5岁上小学一年级读了半年之后跳到三年级,整个小学上下来只有一次考了第二名,再到国立高中李玉双依然是专业课工具制造的第一名。工具制造是李玉双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跟他原来想象中的专业也不尽相同。然而对科学的崇敬,他对这些具体而实用性极强的知识,做了专门的笔记。这个习惯后来延伸到他对绘画理论的研究,对光学的研究,对视觉在大脑呈现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李玉双将系统论充分地融入他的每一项研究,当他将自己的观察方法第一次尝试进行素描写生的时候,震惊了所有的老师。在不断地尝试并获得肯定后,李玉双发现了用眼睛观察的秘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感知这个世界。
速写作品
Q:您对绘画研究的科学理论支持是什么?
A:光学和光物理学。我认为所有的绘画都离不开光。
不管是画什么,都要研究自然界的光、研究东西的结构与光的关系,用光学原理都能够解释地通。色彩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光有波长和不同的频率造成的色彩。明暗怎么来的?因为光有不同振幅,就是强度。振幅小了对视网膜的刺激就小就暗,振幅大了对视网膜的刺激就大就亮。因为视网膜的本色是黑色,所以如果光的强度小,就会暗一些,到夜里没有光,就是黑颜色。
视觉研究笔记之一
视觉研究笔记之二
Q:请您讲一下您的观察方法或者说绘画原理吧。
A:简单说就是把自然界中三维的东西,或者说你感觉它是三维的东西,通过眼睛在大脑里把它转变成二维的,再画出来。西方的架上绘画和中国传统的水墨一样,它的根本原理就是二维的光编码。
光编码包括很多,一个是宇宙里自然界的光编码,一个是人眼睛里视觉上的光编码,再一个是大脑里的光编码,就是咱们中国画里说的心象。这些光编码经过在大脑里的想象、回忆、重新组合等等变化,把三维的东西变到二维,或者直接感觉到二维的过程,然后再到画上,就是转述这个二维的过程,这就是绘画的根本原理。简单的说,它是光,不是声,不是味觉,也不是触觉,也不是嗅觉,更不是一种力量或者一种温度等等。它就是一种光,所有的绘画都是在二维世界表现光。二维的光编码就是光的组合,这就是我理解的艺术的根本原理。
再到我自己的创作,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呢?我是直接感知自然界的二维码,不经历三维解码转化成二维的过程,就直接画到画上,在比较原始的原生态阶段去画它,这样才能减少大脑里的解码干扰。有的人理解像新生儿看东西,也有的人理解像从外星来的人到地球上来看地球上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都是没有经过大脑经验记忆处理的,不受任何其他干扰的,是自然界原有的东西。用最原始的感知把它表现出来,就是我一直研究和实验的课题。
这就是我绘画的基本原理。
植物园花圃洼地 85cmx151cm 丙烯 水墨 宣纸 2009
Q: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三维立体画,按照您之前讲的方法,图像进入大脑后是直接解码成三维图像反映到人意识中吗?
A:这个属于双眼识别的呈像。现在经常见到的都是单眼视觉的解读,所谓单眼视觉就是平时咱们看的电影,虽然你是用双眼看,但是看到的内容是摄像机的一个镜头拍出来的,所以是单眼视觉。这种三维立体画在我看来,并不是真的三维,我认为是2.5维。因为它只是用一种排列的形式,呈现了三维的效果。
真正的三维,目前来讲是立体电影。带上这个3D眼镜之后就是被动地用两个眼睛看了。以后你们可以试试,哪怕是戴着眼镜,闭上一只眼再去看画面就不是立体的了,因为3D呈像的时候进入到两个眼睛里边的分别是两种光,汇集到大脑之后合成解读成三维空间的感觉。
绘画实际上也属于单眼识别。但是绘画也可以双眼识别来画,比如同一个界面,分别用两只眼睛看着画,画出来之后再把这两个画摆到一起,然后用镜子来看,这两个像合到一块以后,就能变成三维的。
这就属于研究视觉了,但是画家现在一般没人研究这个,他们都认为是科学家应该做的事。然而以我的经验,能够把科学研究和艺术表现结合起来其实是能画好画的。
柳塘暮色 49.5cmx99.5cm 丙烯 水墨 宣纸 2006
Q:您的这种方法有其他人会吗?
A:没有,因为这就是我自己研究和试验的,还没有变成大众的学习方法。
Q:我们在您的作品中能够看到中国传统绘画所讲究的皴法点染,也能够发现西方绘画中常用的表现不同的光在物体中的变化,甚至也能够看到丙烯、水墨、宣纸等等这些材料的混合应用。这种应用让人看起来很舒适很和谐,这些您是怎么做到的?。
A:所有的这些我认为都能综合到一起,不分中西。要和谐,需要把这些要素能够统一在一个问题里面,这个问题就是绘画的基本原理。用对的观察方法,把能看到的自然界的那些东西,全部统一进来,材料就是一种表现的载体。
最近我用芦苇做了一支笔,画得感觉也挺好,为什么?因为我已经能够把自然界的光编码传达出来了。当然使用不同的工具,比如毛笔、圆珠笔、钢笔等等这些画出来的效果还是有区别的,但是当传达出来的还是自然界的某一种信息,自然地强调出来,而不是经过人工加工改变的,就能够和谐。工具虽然有影响,但是它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在于观察方法,在于是不是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自然界的密码,把自然界的美表现出来。
年近八十的李玉双先生精神矍铄,一直笑眯眯地回答问题,偶尔也和笔者开个小玩笑,时常会说“我说得不一定对啊,咱们来探讨这件事”,也会叮嘱笔者“现在都喜欢把事情说大,咱们就事论事就好”,三个小时的采访过程毫无疲态,说到趣事的时候也会手舞足蹈,哈哈大笑。感谢这位老人在视觉呈现和绘画原理上做出的研究,祝愿老人身体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