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佳轩 回族,1964年生,河南开封人。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化工文联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荆浩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河南省少数民族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青年书协常务理事、宣和印社副社长。作品入全国第六、八届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现代国际临书大展,中国文联兰亭奖——“牡丹杯”,全国首届、二届刻字艺术展,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作品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西泠印社第二届、七届全国篆刻展,中国·日本篆刻联展,河南省书协成立30周年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获“书圣杯”国际书法大赛二等奖、中国化工书画艺术大展二等奖、河南省第二届中原书法大赛三等奖、河南省第三届中原书法大赛二等奖。作品入编《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印学年鉴》《当代书法篆刻家大辞典》《二十世纪世界华人美术大辞典》。
学篆琐谈
尚佳轩
大抵只是名字上带有点墨香的味道,不觉乎便痴迷走到了这红与白、黑与白的书印世界,一晃就是30多年。那是家父为我出生时起的名字。虽然家中没有从艺者,但家父也是文化人,从小灌输的是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诗书传家,诚恳做事诚实待人的殷实家风,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的传统观念,也同时培养和贯串了我的艺术理念。我是先习篆刻,而后开始研习书法的。
上高中时,我着魔般迷上了篆刻,整日沉浸于方寸之中,以至于学业荒废,高考失败。后入伍,军营四年,依然雄心勃勃,立志将来要成为书法篆刻家。
也就从那时起,红与白、黑与白,优美而端庄的汉字,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成了我生命中十分重要的元素。
学习篆刻首先是从接触篆字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初,书法篆刻书籍相当匮乏,当时的历史老师送我一本孔白云著的《篆刻入门》,我视若珍宝,这本书形影不离地伴随着我,稍后,我买了邓散木的《篆刻学》,开始深入学习篆刻。
我学习篆刻是从摹刻赵之谦印作入手的。最初的印象,其篆字工致方整、对称,典雅飘逸,上紧下松,似乎对我这样没有书法基础的来说,是捷径和方向对头。从赵之谦篆刻入手,勤奋数年,小有收获和感悟。篆刻稍有面目,而书法功底薄弱,再想上台阶更上层楼,便遇到了瓶颈。于是开始临习篆书,仍然选择了赵之谦。而后的数年,涉猎诸家,书印兼修,刀笔作伴,在博大的书法篆刻艺术面前,愈来愈觉自己的浅薄。而今想来,1990年虽以较小年龄加入中国书协,徒有虚名而已。
赵之谦于篆书,或因其学篆刻,最初源自邓石如、吴让之,其次受到同事胡澍影响。当时的篆刻,皆以小篆入印。赵之谦亦学此而只擅长小篆,大篆作品极少,能见得到的仅一横额,故不足论。清代善篆书者以邓石如为第一,这在赵的时代已成定论。其他如王澍、洪亮吉、钱坫、孙星衍等篆书高手,皆重玉箸篆,乏变化,不合赵之谦性格,故不为赵所重。赵在54岁为弟子钱式临《峄山碑》册时写道:“峄山刻石北魏时已佚,今所传郑文宝刻本拙恶甚。昔人陋为钞史记,非过也。我朝篆书以邓顽伯为第一,顽伯后近人惟扬州吴熙载及吾友绩溪胡觰甫。熙载已老,觰甫陷杭城,生死不可知。觰甫尚在,吾不敢作篆书。今觰甫不知何往矣。钱生次行索篆法,不可不以所知示之,即用邓法书绎山文,比于文宝钞史或少胜耳。”这其中透出种种信息,其中根本性的则是师法邓石如。然而,赵之谦与吴让之的最大区别,便是不墨守成规,师法邓石如而不死守邓法,化人为己用,别出新意。而赵之谦的新意,主要在于结构之美。我于篆书,自认为擅长把握结构,故能较快进入角色,把小篆写得规整而优美。
说起习篆,1984年改变我人生学艺的最关键时机,是我遇到了恩师桑凡先生。受其厚爱,仅仅凭着一腔对篆刻的热情,但还弄不清赵之谦为何人的19岁年轻小战士时,桑先生大力提携,从最原始的起点一刀一划开始。从开封到厦门的一封封信的函授,使我受益匪浅进步神速,从此登堂入室,在书法篆刻的艺海中遨游至今。桑凡先生号庸堂,壶公,1931年生,浙江绍兴人,曾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少时即定居开封,承家学,并与李白凤、武慕姚过往颇多,并称“汴梁三君子”。上海施蛰存先生曾作过一首七言歌行《夷门三子墨妙歌》,其中有句云:“春衫白祫子桑子,好学深思未渠已。红尘白日谋稻粱,黄卷青灯涉文史。十年染翰柿填门,臣斯妙迹参差是。”这首诗作于1972年,所称子桑子者,即著名书法篆刻家桑凡先生,时先生刚过不惑之年,与寓居开封之李白凤、武慕姚同尚篆隶,书名满天下。
桑凡先生书、画、印亦堪称三绝。最为世人推崇者是先生之篆书,中锋用笔,笔笔不失中轴线,点画匀衡,无一笔失操纵。字之结体横平竖直,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上下疏密有致,上紧下垂,弧线自然舒张,笔势灵活飞动。这些都是篆书要素,在先生腕下把握的十分精准。唐代李嗣真《书后品》评李斯曾云:“秦朝刻铭,烂若舒锦。”《唐人书评》亦云:“斯书骨气丰匀,方圆妙绝。”桑凡先生实得秦篆之真髓,所以施蛰存诗说“臣斯妙迹参差是”,非虚语也。先生书法篆刻作品连续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篆刻第一、二、三、四、五届展,曾为全国第一届篆刻评展评委。先生小篆匀净婉约,篆法严整,结字多从秦汉碑版中来,间架自合说文六书之旨,而又取法唐人借径清人,继承了古代篆书中的优良传统。所书体势修长,追求中锋线条的韵度和流动,具有明显的笔锋意趣。用墨不浓不枯,整幅作品潇洒飘逸,充足饱满的金石气和洒脱优雅的书卷气,姿态韵度风情神采兼具,应该说是继清人吴熙载、赵之谦、杨沂孙、徐三庚、吴昌硕之后,篆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我在桑老师的指导下,30年中我对《石鼓文》、李斯、李阳冰、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杨沂孙、吴昌硕都深入系统地学习过,但最喜欢的还是赵之谦和桑先生的风格。清丽俊逸,风神洒落。我能忝列先生门下,耳濡目染,30年耳提面命,受益良多,真此生幸事。然生性愚钝,才情不济,只好老老实实的下些笨功夫。30年过去,未敢言创新,又不屑追求时尚,故虽年过半百,虽四体兼修,仍觉浅薄。而今,努力写自己面目,努力追随传统,追随典雅与书卷气,追求珠圆玉润,是我学习和篆书创作的追求目标。
注释:行行问绝境,贵与名相亲。空经桃花坞,不见秦时人。愿此为东风,吹起枝上春。愿此作流水,潜浮蕊中尘。愿此为好鸟,得栖花际邻。愿此作幽蝶,得随花下宾。朝为照花日,暮作涵花津。试为探花士,作此偷桃臣。桃源不我弃,庶可全天真。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