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猴留恋丰收年,雄鸡欢啼盛世春。
硕果累累的猴年渐渐离我们远去了,出版人不仅需要好好回顾总结,同时也满怀希冀在鸡年谱写新的篇章。
本周刊派出记者采访或约请《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各出版板块中排名第一的7家出版社掌门人,总结2016成绩,描绘2017蓝图,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可窥见部分出版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与布局。
坚持正确导向,突出社会效益,讲好中国故事,服务教学科研。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 蔡剑峰
回首丙申
“对于外研社而言,2016年是成果丰硕的一年。”回首过去的一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蔡剑峰这样总结。他细数了这一年的成果。
这一年,外研社出版的诸多优秀图书入选了国家级出版工程,获得各级、各领域奖项近40个。“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系列”等14种图书、音像出版物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这是外研社入选该项目数量最多的一次。
这一年,“外研社杯”系列公益赛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全国青少年普法基地建设、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外研文化教育基金系列公益活动进一步服务社会、传播正能量,外研社作为知名教育文化出版机构的品牌美誉度得以提升。在中宣部召开的“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文化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外研社首次荣获“中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
这一年,外研社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主题出版、版权输出、海外设点、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成效显著。中国保加利亚中心建设启动,第一个海外“中国主题编辑部”正式设立,“中国—阿尔巴尼亚”“中国—斯里兰卡”“中国—葡萄牙”三大政府互译项目启动,累计与3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出版项目合作。
这一年,外研社的出版业务稳中有升,数字业务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Unipus、Unischool、Beiwaionline三大平台建设提速,线上测评、线上培训、电子书业务增长迅速。
展望丁酉
展望2017年,蔡剑峰说,外研社将紧紧围绕“坚守出版、发展教育,探索并布局文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教育文化企业”的目标,从出版走向教育、走向文创。同时,紧抓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积极发挥国有企业的使命,实践外研社“合作、利他、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实现双效统一,融合发展。
挺拔出版主业,坚持“双效统一”。
出版是外研社未来的业务根基。外研社将坚持精品图书战略,不追求规模盲目扩张,而是重在满足社会高品质的阅读及文化消费需求,确保双效统一。同时,外研社更大化发挥和利用自身出版能力和资源优势,加快构建出版服务和支持平台能力,在强化品牌效应、提高出版效率、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的基础上,创新出版业务合作模式。
推进战略转型,创新业务模式。
2017年外研社将继续推进教育服务转型升级,加快业务模式探索创新,大力发展培训、测评、赛事活动等各类服务型新业务,逐渐积累模式清晰、可复制性强的大产品线。同时,加大各学段线上建设力度,支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生态体系搭建,为解决方案和外研契约落地提供保障;为教育服务转型做好准备。
坚持国际化布局,打造走出去标杆。
2017年,外研社将继续凭借国际合作与外语优势,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中国经济、文化走出去等国家战略,建设中国主题及中国内容的全球市场分销机制,重点打造外研社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战略,围绕“中国故事,国际传达”的宗旨,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汉语学习、文化交流服务,打造中国特色的国际文创,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标杆企业。
加速文创发展,打造品牌IP。
文创业务将成为承接外研社“出版—教育—文化”大战略的重要业务领域,未来外研社将继续探索并打造外研特色的图书、作者及品牌IP(知识产权)的综合运营商业模式。一方面将围绕少儿阅读、通识阅读市场需求,通过出版、服务、赛事、活动多重方式,打造阅读品牌产品线;另一方面,基于自身能力资源,把握市场需求或特色中国元素,以多维度、立体化手段,打造特色文创品牌。
内部扶持创业,外部合作创新。
对内甄选、扶持优质内部创业项目,并以项目为牵引建立一套符合业务逻辑的内部管理机制和支撑体系,实现由内部创业项目向公司化运作的突破;对外以孵化器模式,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有策划能力、出版热情和优质资源的团队入驻,打造“创客空间”品牌。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