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见字如面 信抵万金

2017-02-11 08:36:22 

    “白纸画卷,寥寥几笔绘江湖深浅。”书信,大抵是写给自己的家人和亲密的朋友,所以最能够流露写信人的真情实感。哪怕是旁人,读起来也是怦然心动。对于收信的人来说,“渴望着信来的时候,每一分钟是一个世纪,每一点钟是一个无穷。”

    而那些长辈写给孩子的信中,除流淌着对子女醇厚的关爱外,写信人还毫无保留地敞开心扉,传授种种真知灼见,“润物细无声”地教导孩子。由此还诞生了中国三大家书:《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即使我们今天看来,那些家书依然字字珠玑,乃家教之典范。

    如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梁启超则告诉子女:“我生平最服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傅雷在家书中这样写:“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在书信中,我们学习曾国藩、梁启超、傅雷如何教育后代修身、劝学、治家、交友。同时,也可以听翻译家朱生豪对他的爱人宋清如低语:“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书信实物,距今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然而遗憾的是,这一传统已经离我们悄然远去。然而,就像《查令十字街84号》中所说的:“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不被察觉。”在书信中,往往有我们的故事、情感,有我们的悲伤、喜悦,有我们的判断、价值观。对许多人来说,当不再写信的时候,往往也是对过往一些刻骨铭心的事不再记录,对自己的思考不再系统地梳理,这才是最大的损失。随着科技越来越便捷,书信注定再无法成为主流。但对我们来说,可以读一读那些家书、书信集。在尺素寸心中,让我们走进他人心扉、感知情谊深长;重回历史现场、亲历山河岁月。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