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黑土地上的文化地标

2017-02-11 10:46:32 



    被誉为“中国最美欧式书店”的哈尔滨果戈里书店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图为2016年11月该书店举办的一次油画沙龙。黑龙江出版集团 供图

 

    新春伊始,黑龙江出版集团便传出好消息,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所属99家单位的国有资产产权变更和出资人工商变更手续全部完成,股份公司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改制重组的阶段性任务圆满完成。黑龙江出版集团董事长李久军宣布:2017年,股份公司要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利用国家相关利好政策,推动上市融资,进一步实现文化产业平台的创新升级。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黑龙江出版集团喜讯不断:龙版精品图书硕果压枝,新媒体建设“网势”如潮,数字校园、绿色印刷、对俄合作捷报频传。与此同时,黑土地上不断壮大的“新书店家族”也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关注,果戈里书店成为黑龙江名副其实的文化名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专程赶赴黑龙江考察,一路之上,对集团的书店建设既赞不绝口,又寄予厚望。

    地处相对偏远的边疆地区,黑龙江出版集团是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在产业变革中持续创新且又佳绩连连的呢?《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深入黑龙江出版集团一探究竟。

    痴心不改

    做有灵魂的“城市书房”

    黑龙江出版集团一以贯之,每年都要精打细算,挤出钱来投入,完成10家左右所属书店的升级改造

    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卜奎大街80号的鹤之魂绿色书店,上下两层1100多平方米的店堂里像赶大集一般热闹,还在放寒假的中小学生和家长们各取所需,或流连于图书卖场、儿童绘本馆,精挑细选,或聚集在鹤舞茶馆、鹤鸣书咖,边读边饮边聊。在阅读活动区,一场声情并茂的“小小朗读者”现场表演正在进行,诗歌、散文、童话,你方唱罢我登场,两岁的唐心毫无惧色地登台背诵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赢得满堂喝彩。

    书店墙面上悬挂的牌匾,数一数竟有7块之多:青少年阅读基地、读者俱乐部、少数民族少儿合唱基地、达斡尔族文化活动基地、鹤文化文学研究实践基地、儿童国学培育基地、少儿书法绘画创作基地。书店因地处世界闻名的丹顶鹤之乡和中国绿色食品之都而得名,也是黑龙江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辐射大兴安岭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兼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综合性书店。2016年6月下旬,在原新华书店老店的基础上,经过7个月的升级改造,鹤之魂绿色书店盛装亮相,在原有单一售书的功能上增加了人文休闲、互动体验、现场阅读、文化传播、讲座培训等服务内容,力图打造成为齐齐哈尔的文化新地标。

    齐齐哈尔市新华书店总经理杨国田告诉记者,鹤之魂绿色书店升级改造的设计方案是他拟定的,以“鹤舞九天,书香万家”为主题,利用鹤城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化购书环境,增强阅读体验,融入休闲文化服务和鹤文化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产品等时尚与地域文化元素,简约而不简单。到2016年年末,新书店开张6个月,已接待读者近10万人次,举办国学讲堂、亲子阅读等文化活动100余场,微信平台关注人数近2000人,半年时间的销售额超过了2015年全年,同比翻了一番多,真可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据杨国田介绍,齐齐哈尔市新华书店9家县级门店和2家直属门店,都与黑龙江省店实现了连锁经营,在黑龙江出版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创新经营模式和营销方式,大量引进与文化、图书高度关联的新业态,要建设成为鹤城百姓身边有内涵、有灵魂的“城市书房”。

    齐齐哈尔的“城市书房”只是黑龙江出版集团“新书店家族”系列的基本标配。被誉为“中国最美欧式书店”的哈尔滨市果戈里书店,从外表到内涵,充满着纯正而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书店与俄罗斯教育机构联合建立了“中俄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基地”,举办了果戈里作品研讨、俄罗斯青年芭蕾舞展演等活动,而类似的文化活动,在果戈里书店平均一年竟然达到500余场;被称为“最美国门书店”的黑河市普希金书店,在其转型升级重装开业之时,举办了普希金诗会,店内的全民阅读网络电台也同时开播,定期向中国读者推介俄罗斯经典文艺作品,这也是中国首家由实体书店创办的网络电台;牡丹江书城则立足于“打造中国最美新华书店”,创建“城市阅读文化体验空间和生活美学空间”,2016年6月中旬,开业之初就自豪地宣布:牡丹江书城是黑龙江首家营业到午夜零点的实体书店,是中国首家引进俄罗斯面包工厂的实体书店,是中国首家拥有“机器人天才学院”的实体书店,书城负责人宣称,要从卖书转向卖文化,从卖文化转向做文化……

    夜幕之下,李久军站在人流不断涌进涌出的果戈里书店门口对记者说:“是文化的独特魅力,把读者和中外游客吸引到了这里。”黑龙江出版集团拥有百余家实体书店,网点遍布全省城乡,自2014年10月果戈里书店开张营业以来,集团一以贯之,每年都要精打细算,挤出钱来投入,完成10家左右所属书店的升级改造,并尝试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利用实体店、网店、移动端及社交平台多种渠道,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渠道零售模式,覆盖黑龙江的新书店连锁,正逐步成为集文化休闲、互动体验、智能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在线支付等多业态融合、一体化服务的现代复合式“城市书房”和“智慧书城”。2016年7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适时推出了《书店革命》一书,全方位地解析新型书店建设的“秘籍”,而黑龙江书店业的创新实践,一定意义上也引领了全国“书店革命”的热潮。

    总局副局长阎晓宏寄语黑龙江“书店新家族”时说:“永远保持创新状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推动黑土地上的全民阅读。”

    匠心独运

    做有品质的图书报刊

    黑龙江出版集团一班人的匠心独运,推动了有质量、有营养的龙版精品书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面世

    在黑龙江出版集团古朴宁静的办公室里,李久军如数家珍般地列举起了他所钟爱的龙版精品项目:2016年,黑龙江出版集团又有18个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邓散木全集》《中国边疆研究文库·海疆卷》等4种图书入选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养父母历史档案》《来自日本的和平之声》等5种图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主题出版项目;《一棵长满信的树》入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我们的家园·环保科普”丛书入选“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疯狂的十万个为什么》等3种图书入选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法治文化”系列丛书入选2016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近年来,黑龙江出版集团荣获各类国家级奖励和项目支持的图书已达百余种,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图书达26种。龙版精品图书的规模与品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这样的一份炫目的成绩单,得益于李久军提出的“以项目促出版”的发展策略。在他的心目中,项目可以成为一个支点,撬动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凝聚力量,集思广益,既可促成精品,还能优化机制,带动队伍,催生一种强劲的发展动力,在此思路的引领下,黑龙江出版集团各出版社全面掀起精品“项目潮”。

    与此同时,黑龙江出版集团还时时深入市场一线,积极组织所属出版社参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北京图书订货会、东京国际书展、上海书展等各类展会,先后举办了“怎样让旅行遇见文化”等宣传推介活动,形成了一系列面向市场的出版合作项目。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下,黑龙江出版集团还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全国600余家出版机构参展,展示新书12万余种,现场采购总额超过3亿元。展会期间,黑龙江出版集团仅与北京人天集团就签署了上亿元的图书采购项目协议。

    为了有效应对报刊发展严峻形势,集团所属格言杂志社全面推行了编辑、发行机制改革,严格实行绩效薪酬制度,员工由刊社发工资改为自己挣工资,同时多方打开销售市场,重点推出了《格言(校园版)》,将受众群体逐步向各年龄段青少年延伸,《格言》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馆配期刊目录》,在各种因素冲击下,发行量仍保持稳中有升;《家庭教育报》《育才报》等报刊也不断调整办报思路,以互动性增强读者黏性,同样形成了稳中向好的市场态势。

    借助边疆区位优势,黑龙江出版集团通过持续强化对外文化交流,以境外分设机构为支点,广泛结朋识友,促成一项又一项的对外合作:2016年,与俄罗斯岛出版社等10家俄罗斯出版发行机构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俄精品图书展;承办了第六届“东北论坛”,开展了“来自日本的和平之声”研讨活动;北方文艺出版社与俄罗斯岛出版社进一步续写合作篇章,签署了新一批版权合作协议;同时,黑龙江出版集团走出去工程加速显效,涌现了一批走出去精品:《营养总动员》荣获总局“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重点奖励,《我的将军》入选全国引进版优秀图书,《睡前亲子微童话365》入选国家“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忘一家人》入选2016年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外出版项目”,集团还荣获了2016年“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思路决定出路,李久军带领黑龙江出版集团一班人的匠心独运,推动了有质量、有营养的龙版精品书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面世。

    恒心不移

    做有筋骨的文化企业

    自2009年转企改制以来,黑龙江出版集团从未停止过变革的步伐

    从传统出版企业迈向现代化全媒体出版传媒集团,是黑龙江出版集团恒定不变的目标,集团坚持以创新为翼,积极融合内容资源和数字技术,推动新旧媒体携手共进,深入探索“大文化”领域,正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2016年,集团所属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成立不久迅即步入正轨:成立“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和“虚拟现实技术与出版传媒融合应用研究实验中心”,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3项,获得产品研发软件著作权7项,短期内承接技术服务项目20余个。强化内在研发动力,“黑龙江网”进入试运行阶段,创建“龙江搜索网”,推出“龙江搜索”手机报,建设在线美食地图,与《黑龙江画报》融为一体,探索技术、内容“双轮”助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新媒体集团广泛建立合作,在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政务大数据等领域重点发力,迈出了坚定的成长步伐。

    在强化新媒体建设的同时,黑龙江出版集团努力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各出版社形成了一批优质数字内容资源:2016年8月,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与沪江(上海)教育科技公司就《中韩词典》《韩中词典》网络版权授权进行合作,单项成交额达200万元;所属黑龙江东北数媒公司探索校企合作,创建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积极策划实施“数字出版综合平台”“基于专业出版的资源聚合与传播应用示范”等数字项目,在新旧媒体融合过程中有效发挥驱动作用;各出版社各尽所能,建设教辅微课平台,打造大众数字阅读平台,合作开发教育信息化平台,推出品牌数字读物。

    在印刷业方面,黑龙江出版集团着力打造数字化绿色印刷产业园,2016年被评为“全国推进绿色印刷标兵企业”,独家承办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基地座谈会,举办全国印刷机械展,逐步打开合作发展的崭新局面。目前,黑龙江新华联合印务集团已成为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绿色印刷企业。

    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推动力,最终还要依靠体制机制的创新。

    自2009年转企改制以来,黑龙江出版集团从未停止过变革的步伐。“十二五”后期,集团即全面启动重组改制工作,探索深入资本市场。在中央关于“跨地域文化资本合作”的精神引领下,集团应势而动,开启了一条别开生面的资本融合之路。

    2014年6月,集团与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其第二大股东;7月,新设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公司经工商注册正式成立;2015年4月,双方再次签订协议,进一步明确了交叉持股、“联姻”发展合作关系;6月,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完成增资13.25亿元;2016年,着力实施以引入战略投资者为目标的审计、评估、法律调查等工作,12月,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正式引入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两家战略投资者。

    2016年,各项改革任务进入收官期,改革措施加快显效,在重组改制中,集团90%以上的房产土地全部在一个多月内完成确权,很多难以追本溯源的无证照房产土地在黑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也领到了“身份证”;经过多方争取,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公司作为新设企业也获得了免税政策;集团聘请精算机构,对人员费用进行长远、全面核算和预提留,最大化地保障了员工的改革利益;清产核资更是使一批企业甩掉了诸多历史包袱,“轻装上阵”。

    与体制改革同步,集团不断加紧管理机制创新步伐。2016年,集团中层以上员工全体重新竞聘上岗,一批朝气蓬勃、业务精湛的年轻人走上中层岗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推进预算化管理,深入实施新会计准则,规范财务制度,压缩成本费用,加大“飞行审计”力度,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稳步上升;项目建设上,集团形成了策划、申报、实施、跟进和监督一体化管理机制,项目库不断充实,各成员单位形成了钻研项目、讨论项目、重视项目的良好氛围。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016年12月,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冯云生带队到黑龙江,与黑龙江出版集团敲定股权合作事宜,双方紧密协作,一周内完成了股权转让各核心事项,黑龙江出版集团随后取得了黑龙江省政府的批复文件,一切准备就绪。

    2017丁酉新春已经悄然来临,经历了一冬的锤炼洗礼,筋骨强健的黑龙江出版集团重又英姿勃发,闻鸡起舞。白雪渐融的黑土地上,一座新时代的文化地标正拔地而起,昂然屹立。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