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云
从事儿童文学编辑工作这些年,也算是责编过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小熊包子”系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却是我迄今为止用时最长,花费心力最多的一部图书。该系列从2013年开始策划,到2015年10月“小熊包子”第一季发行,再到现在“小熊包子”第二季出来,用了近5年的时间。无数个改稿校稿的日子,无数次与作家和美编沟通修改的经历,都成为美好的回忆,尤其是当看到样书那一刻,我深深体味到了作为责编的价值和快乐。
聚集多位作家
回想第一次听到出版社领导说要做一部大型原创儿童幻想小说的时候,当时我的心情既有担忧也有期待。说担忧是因为我很清楚,在没有任何做类型化原创书系经验的情况下贸然进军,风险很大。但不可否认内心热切的期待,于我而言,这将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不难发现,当下中国童书市场,类型化原创儿童读物兴起的趋势已经越发明显,尤其是当IP文化盛行的情况下,一部好的童书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要在规模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不仅要获得各方认可,还要有市场份额。“小熊包子”系列正是要做这样的尝试,这叫我如何不心动呢?
与传统的作家单个创作模式不同,这次我们采用集体创作模式,邀请了上海6位儿童文学作家一起策划创作。而总策划则是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她不仅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而且还有着30多年的出版经验。秦文君的专业与才华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3年数易其稿
如果说形式上的创新让我为之一动,那么创作团队在策划和创作过程中展示出来的匠人精神无疑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
选题通过之后,作品的立意是什么?如何保证图书的销售市场而又不失文学性?如何和市面上其他畅销的类型图书区别开来……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为此,在创作初期,我们和创作团队多次开会,反复斟酌,直到意见统一。但我们深知真正有发言权的是读者,于是我们一起进入数十所小学,征求数千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作家们力求精品的心志也同样让人感动。其中有一位青年作家几乎为“小熊包子”着了魔,为了完美地呈现这部作品,她改稿几近严苛,几易其稿,甚至在创作的艰难时刻流下了眼泪,但是擦干眼泪后,依旧从头再来。就是这样,在儿童出版物多、热、快的市场环境下,“小熊包子”系列保持了优雅的姿态,是慢工出细活的良心之作。
收获奖项无数
内容有了,如何通过文编、美编来锦上添花,也着实费了一把劲。为了画出满意的封面、人物形象和插图,我们请了好几位画家同时绘画,来回返工,光“小熊包子”的形象我们就有7个成稿。而为让读者有更多的参与体验,我们不仅在书后设置了奇趣问答“想象大环游”等游戏环节,还邀请画家将第二季作品中的“熊镇”地图真实再现出来。
事实证明,付出的汗水和泪水都是值得的。这部凝聚了编创团队集体智慧的“小熊包子”系列一经出版,就在读者和专业领域获得了认可与好评。“小熊包子”第一季出版一年多来,销量突破40万册,多次被各地教委,各专业出版机构推荐。曾获得2015年“桂冠童书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的获得让我们受宠若惊,却也似乎在意料之中。
(作者单位:少年儿童出版社)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