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中国蝴蝶图鉴》 出版的点点滴滴

2017-02-14 10:10:53 
  □林前汐 曲利明 廖飞琴


  经过9个小时的高铁旅程,一群人在欢声笑语中,在北京的蓝天下,拉开了海峡书局“生态出版”研讨会的序幕……


  加班加点只为出好书


  《中国蝴蝶图鉴》(海峡书局出版)对我们来说是奖励,是礼物,是经历近3个月没白天没黑夜的艰辛努力得来的结果。白天与10多位编委和40多位作者进行沟通,征集标本与生态图片,催促完书稿进度,晚上则对收集到的图片进行图注编辑,核实产地、测量尺寸等,连续加班已经成为常态。但如果哪位编委老师增添珍稀品种,或者世界上仅采集到两三只而我们却拥有标本图片时,那是狂喜。


  1700多种蝴蝶,1.3万张图片就是这样不断征集得来。一次次的审稿过程,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次的学习过程。每次听编委老师们讲述一些关于蝴蝶名字的由来等典故,我们都着迷。心中对蝴蝶的喜爱渐深,想着再做一本关于蝴蝶故事的图书。当所有编委老师在北京对我们、对《中国蝴蝶图鉴》点赞时,我们的心美得比北京的蓝天还蓝。


  新的出版环境,让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一路前行中,用书记载着当下中国的生态状态。不忘初心,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好书。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审稿对于我们来说本不是负担,反而是乐趣所在,入行以来,大大小小也编辑了100多种图书,年复审终审的字数也近千万,但是,面对《中国蝴蝶图鉴》我们感觉到了压力。


  当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作者的热情,严重挤压了我们的审稿时间。面对图文2100多页的书稿,1700多种蝴蝶品种、1.3万张图片,留给复审和终审的时间不足1个月。而且,期间还要实时应对作者对书稿编写提出的各种奇思妙想。又要保证图书出版质量,又要按时见书,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一场魔鬼之役开始了。考虑到2100多页书稿给人的压迫感,责编将书稿化整为零,每日递交一份200页左右的书稿。这样一份专业性很强的书稿,除了要面对日常的编校问题,我们必须时时小心文字部分蝴蝶各科属种分类的拉丁文大小写、正斜体的错漏、分布地的国家与地区的差异;在一眼望去几乎看不出差别的蝴蝶标本图片中,我们必须留意标本序号及雌雄标记符号、采集地等是否对应正确等一系列问题。这基本就是每日一场“最强大脑”的对决。


  打造生态出版“不可能”


  《中国蝴蝶图鉴》的编辑过程,困难可想而知。一家地方出版社要完成国家层面做的事,困难无法估计,评估的结果都是“不可能”。资金难(每个项目资金投入都在百万元以上)、理解难(要得到全国顶级专家学者的支持)、标准难(打造具有权威性的标准,不确定因素无处不在),如同三座大山,横亘在眼前,难以逾越。但是,我们知道,努力去做也许可能,不去做就永远不可能。人类的进步永远在探索中前行,欢乐与痛苦同在,失败与成功并存,挑战“不可能”是魅力所在,更是价值的体现。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我们努力克服了一个个前行中的难题。


  《中国蝴蝶图鉴》编辑出版历时3年,实际实施不到1年。从最初“不可能”的众多疑问,到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眼神里露出的敬意目光,我们得到了答案。我们做到了,充满欣慰,心满意足。


  (作者单位:海峡书局)


  《中国蝴蝶图鉴》责任美编李晔、黄舒堉手绘漫画《一根绳子的故事》,讲述担任本书美编的“艰苦”岁月。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