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书店20余年,很多的时候,当我第一个到达书店,咔嚓一声,钥匙轻轻一拨,打开书店大门后,一个人枯坐在书店里,空旷、沉寂、安静,面对的是一架架重重叠叠的图书,然而我常常感到无限的幸福。
书店是一个盛满故事的地方。每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在这里一一汇集,又依依惜别,既有欢歌,也有离愁,读者的聚散常常构成了一部部别有精彩的电影——
我的书店有一位小读者,叫刘一昂,今年13岁了,现在初中二年级读书。每逢周六、周日,他都会从很远的地方,赶到我的书店,至今已经整整8年了。他瘦瘦的身材,戴有一副大大的眼镜,总是静静站在儿童书架间,默默地浏览着一本又一本的图书,偶尔看着看着,还会发出咯咯的笑声。他自小喜欢读书,看卡通书、看童话书,也看故事书。7岁开始,他像一个小尾巴,跟在姥爷耿万藏后面,在小城里“东跑西蹿”,到各家书店游逛蹭书。过去,辛集大大小小的书店,曾达到50多家,耿万藏大爷脚蹬一辆小小三轮车,带上他,这儿转转,那儿瞧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读书劲头越来越大。他熟悉各家的书店,可能是由于我店的书多书新吧,后来他往往径直来到这里。
耿万藏今年已67岁了,脚蹬小三轮也换成了电动小三轮。每每其外孙到书店看书的时候,他则在书店外面,静静地坐在电动车上默默等候。儿童是读书的主力军,这些年,我的书店已和数不清的小读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常常有家长动情地对我说:“我的孩子是读着科技书店的书成长起来的。”“我的儿子是读着科技书店的书长大的,我的孙子也正在读着科技书店的书。”这是我店为之感到自豪和骄傲的。
我的书店曾有一位老读者,叫赵东海,起初,常常到我店看一看,转一转,偶尔也会买上一本书。他原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外地任教,退休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次他弱弱地对我说,能否给他找一套《汉语大词典》。后来,经过我的多方寻觅,《汉语大词典》终于采购回来了。第二天,他满面春风地来到我店,连连说谢谢谢谢。一套《汉语大词典》又重又沉,我小心翼翼地分为两包,一左一右轻轻地搬上他的自行车后座时,他又喃喃地说,我盼望多少年,想买这套书,刚刚出版时,没有钱买不起,现在退休了,有了钱,却买不到书了。这次,你们可给我解决了大难题。而今,这位老先生已过世,但每每我站到工具书专柜前,还会想起这位老人,想起他取书时依依惜别的情景。
我的书店我的家,店里的每一本图书都浸透着我深深的爱。大到几千元的“皇皇巨著”,小到只有十几页纸的薄薄小册子,都是我沙里淘金、精挑细选而来。我熟悉这里的一切,每本书放在什么犄角旮旯儿,我一一记得清清楚楚。绵延的书架长长地铺展开来,连接着昨天、今天和明天。静静安放的图书是有生命的,我巡视其间,一本本图书仿佛在窃窃私语,如窗外蝉鸣,如小河流水,一本书一个文明的小世界,一架书一个璀璨的大宇宙。稍有闲暇的时候,我在书店里慢慢踱步,静静地思考,也和读者低声地交流。哲人歌德说过一句话:“人类的遗产总是要跪在地上来接受的”,带着这种虔诚的感情,我对每一本图书毕恭毕敬、诚惶诚恐,书籍是人类宝贵的遗产,应该用庄重的方式顶礼膜拜吧。
书店最令我难忘的时刻,是一个个读者捧读入迷的情景,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倚窗而立,有的静依楼梯,专注、优雅、淡定的神情,汇成了特殊美丽的姿态,构成了一幅书店最美的景致。多少年来,那一双双兴奋中透着希望、机灵中写着探求的深邃眼睛,一直定格在我深深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作者系河北省辛集市科技书店经理)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