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晓宁
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与沪江签约合作开发《新标日》教材数字业务。沪江 供图
2016年12月12日,沪江网校“12·12学习趴”的总营收定格在1.02亿元。这意味着在一天之内,沪江便获得了上亿元收入。
这样的成绩,沪江来之不易。作为一家率先挺进互联网教育的先行军,沪江商业化之路走得缓慢了一些。用沪江法务总监林华的话说,“当前在线教育的付费赢利模式之所以发展不是很顺利,与频繁出现的盗版侵权现象有着较大关系。”
盗版问题一直是沪江心中的“一根刺”,也是沪江持续对抗的对象。据统计,在法律维权方面,沪江每年通过投诉删除上万条侵权信息,关停超过1000家屡禁不止的侵权网店。同时,沪江还不断增加自有版权,购买优质版权,寻求版权增值。通过这些努力,沪江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2016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做100%自有版权
一直以来,沪江打出的口号都是“课件100%自有版权”。为此,沪江投入了一支超过300名专家的教研和教师团队,并投入大量资源独立研发课件、卡通形象等。在上线一门全新的网校课程前,沪江会从优质内容的选取,到课程课件的设计制作、班级运营与客服等环节执行严格和完善的流程把控,整个环节是一个耗时且耗钱的过程。
自有版权之路源自于沪江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伏彩瑞的坚持。2006年,一手创办沪江的他决定开启沪江的商业化。之前,沪江还只是外语学习爱好者的聚集地,商业化运作后,沪江次年便获得天使投资,首创网络年会、网络公开课等全新教学模式。“这个时候无疑需要大量优质的内容,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时根本没有人相信他的东西在互联网上能够得到保护,甚至是获利。在需求碰壁的情况下,沪江只能自己动手,跟网友、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开始学习著作权,学习知识产权的权益确认、收益的分享,并着手研究如何在技术上实现保障。”沪江副总裁、尚刻教育版权首席执行官常智韬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沪江网校创立之前,在线教育行业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状态。到2009年沪江网校诞生时,沪江已经解决了创作者权益变现的问题,网课质量有了保障,可以开始向用户收费了。
目前,沪江已经同500余家机构保持合作,合作老师数量超过2000人,旗下沪江网校已开设包含英日法韩德意西等12国外语,及口语、留学、考研、职场兴趣等超过2000门课程,总用户数超过1.4亿。课程大受欢迎并且逐步获得收入的同时,盗版问题不可避免地浮出水面。“这个时候,沪江也开始面临网课被他人盗版的尴尬。这也许就是互联网版权成长之痛。”常智韬对此很无奈。
与盗版者抗争到底
在网络上,沪江高投入制作和研发的自主版权课程会被无限量复制,在互联网上通过点对点、跟帖等各种方式进行售卖,这些盗版给沪江带来的损失无可计量。林华告诉记者,在线教育领域盗版主要形式为录屏和破解。录屏盗版者通常通过录屏软件对在线教育的各类课程进行录屏,技术破解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破解或规避验证程序,或者通过非法手段抓取后台的数据信息,非法获取正版课程信息。
盗版侵犯的不仅仅是沪江的利益,有很多学员和用户也向沪江反馈说,一些盗版课程时常出现诈骗、账号被篡改等情况,这也侵害了广大付费用户的合法权益。
遇到课件盗版侵权问题后,沪江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来做“防御”工作,一方面他们通过技术手段,比如把整个沪江网校的在线课件系统从1.0版本做到2.0版本,再到现在的3.0版本,从技术手段上加大破解难度,进行被动的自我保护。同时还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在法律维权方面,沪江每年通过投诉删除上万条侵权信息,关停超过1000家屡禁不止的侵权网店。
与盗版商盗版的容易度相比,维权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们设置了专门人员每日全网排查可能出现盗版内容的渠道,进行定期搜索维权。对于点对点等很多其他方式的盗版销售,还要通过复杂手段确定盗版者的身份,并通过行政、民事、刑事等法律手段和综合途径进行维权。由于维权存在时间成本高、地域跨度大等问题,在维权期间所要支付的维权成本也是很高的。”尽管如此,林华表示,沪江会持之以恒与盗版者进行抗争。
实现引入优质版权内容增值
积极维权的同时,沪江一直以来也很重视对优秀教材版权的采购。据记者了解,近两年来沪江已经与圣智学习集团、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哈珀柯林斯集团等达成出版合作,引入大量世界一流教材版权,并同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等国内多家知名出版社就多项优质教材版权合作达成一致。
这些优质版权内容引入沪江平台后,沪江会组建团队可以将其打造成一门体系健全的全新课程内容,同时,这些优质内容也会与沪江现有网校的其他同类别课程搭配使用,补充、完善已有的课程体系和内容。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教育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来自互联网学习平台上的资源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常智韬谈道,以往是有着优质版权内容的出版社通过沪江线上平台和内容运营优势,开发课程等内容产品,在市场上推广获得用户青睐。而现在,沪江每年也都在产出大量优质的自制版权内容,一样可以通过出版社等优质内容方的渠道向市场推出出版形态的产品,最终沪江和出版社形成“内容互通共享、平台渠道互通共享、用户互通共享”的模式。
随着沪江和优质版权内容方如出版社合作的深入,破解和盗版的难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比如沪江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经典产品《标准日本语》有一个重要的合作内容就是“纸质图书+APP+在线课程”,多维度的丰富了优质版权内容的产品形态。《标准日本语》在2014年改版时与沪江合作,内容修订时共同开发了一个日语学习APP,并将二维码印在书上,读者购买图书后通过扫码可以在沪江网校在线学习,体验便捷、附加价值高的学习方式。而盗版即便可以盗印图书或是盗版课程,但是这样关联度非常高的学习内容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侵权或是盗版产品所取代不了的。通过这种合作,人民教育出版社《标准日本语》也实现了增值。目前为止,《标准日本语》初级版、中级版(高级版还未出版)扫码下载使用的用户累计达到150万;来沪江网上学习这门课程的达到5.6万人,人手购买一册纸质版图书。同时,扫码后用户数据的采集为出版社提供后续服务、图书的再版有着更大的帮助。这一系列的二次开发和共享价值远大于出版社在传统渠道上获得的销售价值。
“版权内容的多次开发、再利用,平台、用户、渠道,大家都是共享的,我觉得这才是一种共赢,是一种积极的版权保护。”常智韬最后这样说道。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