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文
在一年前的2016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领导敏感地意识到,工匠精神将成为社会热点,要求所属《职业》杂志社和《家庭服务》杂志社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集中人力物力,在两个月时间内,用工匠精神打造出《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一书。图书出版后,在市场上一炮打响,在实现销售23万册业绩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百里挑一选故事
为了保证故事的代表性、权威性,该书编辑部组织了1名主编、1名副主编、10名编辑组成编辑小组,通过网络、图书馆全面收集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在半个月时间内,共收集了1000多个工匠精神故事。刚开始时,大家发现在网络上德国和日本的工匠精神故事多一些,我国的相对少一些。经过多次研究,我们感觉到,中国无论从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工匠精神也非常突出,故事也不少,只是在现代传播上比较落后一些,显得少一些。为此,编辑部加大了收集力度,很快收集了数百个关于中国的工匠精神的故事。毙稿,毙稿,再毙稿……一个月来,参与的编辑快崩溃了!他们辛辛苦苦收集过来的稿件,被一篇篇毙掉。淘汰,淘汰,再淘汰……编辑部一次次自我否定,就是想优中选优,选出最适合技工院校师生阅读的案例。
编辑部从《职业》杂志社的客户中,聘请了41位知名技工院校校长,请他们从这1000多个工匠精神故事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并对自己推荐的故事在书中进行重磅推荐,写出精彩点评,署上他们的名字。
41位校长推荐的故事和精彩点评到位后,编辑小组进入了夜以继日的编辑、编排工作。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放弃了节假日,很多人不分白天黑夜,不少人甚至在凌晨两三点,还在专门建立的微信群中讨论书稿。在该书的编辑过程中,这些编辑们还承担着另外1本书、4本杂志、好几个会议和活动的编辑、组织工作。有的人感冒了,有的人血压莫名其妙地升高了,但他们都挺着,没有一个要求减少工作量。
在设计上,集团非常重视,技术编辑室安排最优秀的设计人员与编辑部进行多次沟通,力求达到图书完美的设计效果。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改动,设计人员需要反复按照编辑部的要求进行设计,直至达到最好效果。在印刷制作上,编辑部与集团出版印务部多次沟通,双方协商一致,用最好的纸、最好的印刷厂,保证印刷达到最好效果。
师生作画变卖点
截至目前,《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销量达到23万册,其中重要的经验,就是这个产品是与读者广泛互动的结果,作品接地气、宣传接地气、销售接地气。
编辑们深知,让读者有参与感也能帮助图书的销售。因此,编辑部在图书策划、设计、制作的全过程中,都通过参加会议、走访、读者微信群、QQ群、官方微信号以及编辑自己的微信、QQ等各种方式听取读者意见,用编读互动为图书销售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编辑部请全国一些技工院校的师生参与该书的插画和封面设计,最后,41位技工院校师生作品被该书采用。
同时,编辑部还对通过各种方式征求来的读者意见进行整理,及时予以吸纳,并告知意见提供者。这些意见包括:“故事要短小,每个故事在1000字以下,适合技校学生阅读”“故事要配图,以漫画为主,能够引起技校学生的兴趣”“版面要留白,要让学生有任意涂写的地方”“故事要有代表性,基本涵盖古今中外工匠精神的经典案例”“点评要短小,要一针见血”“语言要让技校学生读得懂、记得住,朗朗上口”“印刷要精美,印制、定价充分考虑学生用书的特点,采用超低定价”……可以说,在图书的整个制作过程中,编辑部一直在听取读者、设计、印刷人员的意见。
策划、制作、宣传、销售同步进行。在策划时,编辑部就通过微信群、QQ群等多媒体平台对外宣传,要制作一本《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制作过程中,编辑部又发布消息,编辑部需要吸纳读者智慧,要广泛征求读者意见;读者意见上来后,编辑部及时给读者进行反馈,告知其意见得到了采纳。在整个宣传过程中,编辑部一直强化一个观点:我们是用工匠精神在打造一本图书!同时,编辑部一再向读者表示感谢:“这本书是动员全国技工院校自己的力量,做出的我们自己的东西,对大家的付出表示感谢!并期待各技工院校继续支持,能够把它送到每个技工院校师生的手中!”实际上,这既是一个图书销售的过程,更是一个品牌宣传的过程。
图书面世后,编辑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对该书进行销售,及时发布购书大客户的信息。通过策划、制作、宣传、销售同步进行的策划策略,很多技工院校校长争相要求订购,有的一家学校订购的数量就达到几千册。编辑部将这些购书大客户的信息及时在微信群、QQ群发布,激励更多的学校进行订购。就这样,书还没有出来,好几万册的订数就出来了。
指导用户用好书
图书有了好的销量后,编辑部并没有就此满足。大家感到,检验一本书成功的标志,并不仅仅是销量,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引导读者读好手中的书,让书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才是真正的落脚点。为此,编辑部开始精心策划,帮助用户用好书。期间的过程,也体现了工匠精神。
首先,是要学会借势。为了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工作,把工匠精神真正融入技工院校教育改革中,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要求在全国技工院校开展“开学第一课学习工匠精神”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感悟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立志成为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的当代工匠。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编辑部围绕如何利用这一机会,宣传好这一活动展开了相关工作。
其次,是在《职业》杂志的微信公众号和《职业》杂志上开设了《开学第一课》专栏,并在《职业》杂志上进行了封面报道和专题报道。从2016年9月开始,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淄博市技师学院、莱芜技师学院等很多技工院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亲自给师生讲授工匠精神,要求师生“传承工匠精神,争做大国工匠”。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等学校还组织了以院领导为首的工匠精神讲师团,给师生宣讲。一些学校还请大国工匠和优秀毕业生来学校现场传递工匠精神,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激励师生大力弘扬和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对于这些好的做法,《职业》杂志都及时进行了专题和封面报道。
再次,编辑部还在《职业》杂志的微信公众号和《职业》杂志上开设了《工匠精神》专栏。在这个专栏中,介绍了一些大国工匠践行工匠精神的故事,报道了一些学校开展工匠精神专题演讲、讲故事活动的好做法,刊登了一些师生学习《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后所写的读后感,还刊登了一组各个学校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中去的文章,为工匠精神落到实处提供了经验。
最后,编辑部还专门摄制了工匠精神专题访谈片。编辑部利用一些校长、专家去年来京参加“7·15”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题活动的机会,专门对他们就工匠精神的主题进行了访谈,并制成了专题片,在《职业》杂志官方微信号中传播。
派专家下基层宣讲工匠精神。编辑部还应部分学校的要求,联系专家下基层宣讲工匠精神,帮助师生开阔眼界,搞好工匠精神的学习。派出《职业》杂志社记者下基层采访工匠精神的典型,全面报道基层“弘扬工匠精神、树立职业英雄”的做法,受到了用户欢迎。
寻匠人、铸匠心、传匠气,编辑部不仅做好书,还帮助客户用好书、身体力行传播工匠精神。
(作者系《职业》杂志社副社长)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