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飞
《白雾》
刘玉栋 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6年12月第1版
从唐诗“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到《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雾,一直是一条美丽的文学飘带。但自从“雾霾”出现后,作为自然形态的“雾”,显而易见被霾连累了!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望雾却步”。
然而,《白雾》却给我们带来了一抹美丽的文学乡愁。《白雾》是山东作家刘玉栋的最新长篇儿童小说。刘玉栋用温情细腻的笔调书写了男孩冬冬在一个名叫白雾的村庄短暂却珍贵的生活经历。在白雾村里,淳朴的乡村生活、美丽的天然风景、美好的乡情、纯真的友谊,让他难以割舍,童年原来可以这个样。
又一位成人文学作家的文学童年书写
儿童文学是大文学。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虽然有受众不同的差别,但更多的是文学本真的相通。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成人文学作家试水儿童文学创作的文学现象正向愈加生动、愈加成熟、愈加开阔的境界发展。我非常希望我国童书出版界都来开采成人文学作家这座“文学金矿”。试想,如果我国的成人文学作家都能留下自己的“文学童年”,那将会是我国文坛一笔多么宝贵的儿童文学财富。
山东是块文化底蕴深厚、名家名作迭出的文学宝地。且山东作家大都有着特别鲜明的地域标志和齐鲁文化的烙印,深受山东主流文学传统的影响,加之各人在不同的创作潜质基础上尽情挥洒,使得他们在创作中逐渐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呈现与众不同的价值。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从《半岛哈里哈气》到《少年与海》,从《寻找鱼王》到《兔子作家》系列,再到《狮子崖》,为少年儿童读者精心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成为儿童文学创作与童书出版界的传奇。从“50后”作家张炜,到“70后”作家刘玉栋,显示了一脉相承的厚重、质朴的创作风格。刘玉栋作为当代青年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其年轻的姿态和独具个人思考的文学观,使其创作的视野更加新颖,与当下更贴近。从斩获“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的《泥孩子》,到《我的名字叫丫头》,再到这部以乡土为题材的《白雾》,刘玉栋为儿童文学乃至中国文学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活力和创意。
用童心的天真体会世事的繁难
儿童文学必须有故事,优秀的儿童文学必须有好的故事;儿童文学是属于少年儿童的文学,优秀的儿童文学应该是具有少年儿童视角的。刘玉栋被看作“新乡土小说”的领军作家,他的乡土小说中一个极具特色的手法就是多用儿童视角叙事。童年经验可以说是作家割舍不了的“心灵家园”。许多作家喜欢从儿童的视角来观照世界,从天真未凿的童真的视角看成人社会和自然社会的危机。儿童直观的、纯真的感觉和印象,将苦难和伤害轻轻推至幕后,去捕捉生命中的幸福、理想与希望,有时反而更能触到生活的本质。
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敏感气质的作家,刘玉栋擅于运用童年视角进行乡村叙事,用文字唤回逝去的记忆。童年感觉的细腻、纯真、新鲜、敏锐,使他手中的笔摆脱了成年的理性桎梏,在回忆中激发鲜活的艺术智性;儿童纯净、灵动而又轻盈的视角,使记忆叙事获得了灵动气质。在《白雾》中,单纯的冬冬把对父亲的思念和有关父亲的种种疑虑深埋心底,凭着自己爱玩爱探险的天性,他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白雾村的美和白雾村的人。作者让他用童心的天真去体会世事的繁难,在保持孩童明快懵懂的叙述口吻的同时,又隐含着疼痛,而正是这种疼痛使小说葆有悲悯的底色。质朴、真诚、令人信服的童言童语和纯真、坦荡、令人遐思的少年视野,显示出一位成功的成人文学作家深厚的文学底蕴、文学功力,表现出他对儿童成长的深切关爱和对童年童真的深情眷顾。
乡愁是现代化进程中“白雾”般的精神诉求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不忘起始,留住根脉,记住乡愁,正在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的精神诉求。
刘玉栋是写乡土文学起家的,对乡土文学自然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白雾》虽非“宏大叙事”,却有真实细腻的情节串联。可以说,“乡土中国”是整部小说的终极意象。所有的故事、人物、细节,都是在还原、建构“乡土中国”的形象与内涵。所以他所诠释的乡愁不是地域性的、局限的,而是代表着中国人集体记忆的具有国民共性的乡愁。
《白雾》,以底层儿童的成长经历为创作背景,依托扎根大地的传统文化,用乡愁引发情感共鸣,展现乡愁之美,弘扬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刘玉栋在《白雾》中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诗意的乡土,用温暖抒情的文字表达对故土的怀念。首先是对乡村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其次是对乡村人情人性的赞美。从对乡愁的诗化叙事中,他努力探寻回荡在中国社会深处的传统的力量。以文学之美,“记住乡愁”;以乡愁之美,展现现代化进程中“白雾”般的精神诉求。
《白雾》,是一抹美丽的文学乡愁;《白雾》,是一条美丽的文学飘带。我们期待刘玉栋为中国儿童文学不断带来新的惊喜。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