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电影分级制”为何没被纳入法律

2017-03-31 10:29:17 

    如果你到电影院看《金刚狼3》,会看到这样一个提示——“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这是《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后,加入观影提示的首部电影。

    虽然只是小小的提示,却意味着我国的电影产业正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行进。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出台的第一部法律,对规范电影市场秩序,促进电影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该法中,“审查程序”“偷漏瞒报票房”“艺人德艺双馨”等内容都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但细心的人会发现,此前呼声很高的“电影分级制”却没有出现在《电影产业促进法》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电影分级制是指把影片按内容划分成若干级,每一级都有相应观众群,主要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比如,美国的G级电影,所有人都可以观看。R级电影多数含有成人内容,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观看。NC-17级电影,则禁止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观看。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完善的电影分级制度。在大部分国家,电影分级制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只在电影行业内部具有约束力。分级制相当于一个观影提示,最终做出选择的还是观众自己。

    在中国,倡导电影分级的呼声一向很高。归根结底,是因为大众希望电影分级制出台后,国内的电影人会有更多的创作自由。不必因为担心这也不能拍,那也不能过审,放弃了对电影深度的追求。另一方面,《西游·伏妖篇》等国产电影中,也确实存在着“少儿不宜”的镜头。如果进行了电影分级,孩子在电影院里被吓哭的新闻,可能就不会频繁出现了。让呼吁者失望的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领导在7年前的一次公开表态。2010年8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发布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曾表示“中国不适宜推进电影分级制”,原因是“管理跟不上”“不适合国情”。

    笔者认为,其实从《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内容来看,虽然出台了很多保护国产电影的政策,但对于电影内容仍有着比较严格的管束。实施电影分级制,并不代表这种管束的戛然而止。由于国情的不同,国产电影一向需要避开很多雷区。正如知名编剧汪海林所说:“一些电影人在呼吁分级制的策略选择、表达方式上非常荒谬,比如说呼吁要拍‘文革’、同性恋、性暴露镜头等,这怎么可能通过。”另一方面,即使有了电影分级制,仍需要有很强的自律机制相匹配。在美国,特别不适合未成年人看的电影只会在特定的一部分影院播放,不会在全部影院播放,这在中国来说,目前还是很难实现的。何况,即使在影院能够阻拦青少年观众看这类电影,他们进入网络依然有机会找到这类电影的片源,这显然是跟总局一向的“要求”格格不入的。

    笔者认为,也别把锅都甩给总局。电影分级制能不能出台,也不完全是总局的意志能左右的。至少,《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后,中国电影进入了“法治时代”,电影市场的乱象也会逐渐减少,还增添了善意的观影提示。

    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说,这已然是很大的进步。电影分级制不符合当下的国情,虽然令人无奈,但的确是事实。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