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不是不能离开,是舍不得离开

2017-04-22 08:02:43 网络
  □本报记者 张福财


  福建省福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副队长方松峰,今年荣获了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授予的2016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是对方松峰20年来在“扫黄打非”一线执法工作最好的肯定。


  接受个人荣誉,本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时刻,方松峰在接到这一荣誉时却显得很平静。在他看来,荣誉是别人赋予的,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大的荣誉。本着这份信念,方松峰一直坚守在“扫黄打非”工作一线,好几次,方松峰都有调离这个岗位的机会,但是他都选择了留下。“不是不能离开,是舍不得离开。这20年来,我早已把自己和我们队伍连在一起了。”方松峰感慨地说。20年来,从对非法和违禁出版物的搜查,到互联网违法违规案件处理,从制造盗版批发的出租屋,到查处福州出彩印务有限公司等重大案件,方松峰以团队为核心,建立疑难案件研讨制度,在案件程序里展现严厉,在判决执行中坚守底线,不断推进综合执法工作中的专业化建设。


  方松峰回忆,1997年,他第一次走进福州省新闻出版办公室大门时,整个部门只有6个人,而这家机构是当时福建省唯一一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他们面对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在当时,大家经常需要整个团队一天工作12个小时。为了管理上更加专业化,他们还得熟读上千个法律法规章程。如此“五加二,白加黑”式地一线执法和学习理论,不仅未让方松峰对“扫黄打非”工作产生厌倦情绪,还让他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一线执法人员要深爱民族文化,深爱这个行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执法中真正关爱它,保护它”。方松峰说,工作是很辛苦,但想到领导和群众对他寄予的期望,他不得不坚持下来。


  为提高自己办案的专业水平,2006年,方松峰考取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并在业务上比以往更加信手拈来。方松峰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当时只要是在福建出版的图书,我只要看里面的印刷页,就能辨别它是我们哪一个印刷厂出来的,以及它是否是正版。”在谈到‘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性时,方松峰认为,对文化出版市场的规范即是对它的保护。“正确促进行业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要分清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他说,发展是目的,规范是手段,出版物市场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监管和规范,就像小鸟离不开大树,蝴蝶离不开翅膀。


  2016年年底,福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组织执法人员对福州市部分影咖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据了解,在国内影咖经营的范围并未有详细法律条例管理,这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但这不意味着监管漏洞,福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对福州34家影咖的运营严格监督,严厉执法,没有丝毫怠慢。“用法律武器保护行业,扶持行业发展是我们的初心。”方松峰说,只要有触碰法律红线的影咖必须按照法律程序予以严厉处置。处置或取缔非法影咖,就是保护这个行业的发展,“这就是行业发展与行业规范的平衡点”。他表示,对待一个有益于文化市场发展的创新行业,政府应当予以支持,但决不允许企业钻法律空子,规范行业秩序就是扶持行业发展。如果在执法过程中掺杂个人情感,放任其发展而不管,或者不分黑白的打击,将对行业发展造成巨大的灾难。这就是执法规范的重要性。


  “扫黄打非”身体力行固守为本,补充理论学习也很重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只有不断学习、系统思考,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方松峰随手拿来桌边一本300多页的《“扫黄打非”办案手册》告诉记者,提高一线执法人员的理论素养水平,对解决一线执法工作中出现的疑难案件相当重要,“法规、条例、理论,缺一不可”,方松峰说,现在每个月都要处理30到40个大大小小的案件,每个案件所对应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执法者能够结合理论实践经验,依据法律法规及时作出正确判决。


  2016年福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上交了较好的年度任务成绩单,全年共查办涉及违禁内容的文化市场案件22起,没收盗版(含有淫秽)光盘31726张,各类非法印刷品2717册(张),取缔游商地摊11处,联合公安部门办案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在较好的完成了年度任务基础上,多次迎检2016年度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文化部、创建文明城市全国测评,并评价良好。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