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张君成
对于一些大型的传统图书出版项目而言,分量重、体量大是其最鲜明的特点,采用项目管理制度是最有效的出版办法,可以合理调配资源,使得规模大、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实操难度高的特殊项目得以顺利出版,同时一些不易被发现的差错,也会被及时扼杀在摇篮中。江苏人民出版社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精品图书“中国文化二十四品”即为通过项目管理保障出版效率及品质的典型。
项目制管理有成效
2014年年初,江苏明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南京大学教授丁帆的倡议和指导下策划了“中国文化二十四品”丛书选题,丛书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丛书由南开大学教授陈洪、南京大学教授徐兴无担任主编,编委和作者由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10多所知名高校的近30位教授共同组成。
明哲文化主动找到江苏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表达双方合作出版这套图书的愿望;而公司总经理徐海很快拍板,决定将这套书作为出版社重点图书予以打造,并交给出版学术类、文化类图书见长的第二编辑室来具体承担该项目的编辑出版任务。
“中国文化二十四品”项目共24本书,涵盖传统文化24个层面,对编辑的知识结构要求很全面。江苏人民社便整合全社编辑力量,努力发挥每一位参与本项目的编辑优势,做到每一本书都由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编辑担任责任编辑。
为了保证编辑专业“对口”,出版社已经退休的老编辑也被动员“加盟”。比如,为了使《文苑英华:言志的诗和明道的文》这本集中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总结梳理的著作得到更好的呈现,已经退休的资深编审孙立被特邀“出山”,担纲责任编辑。
通过项目制管理,出版社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了比较科学合理的编辑分工。在编辑过程中,编辑与作者实现深入沟通,进行专业对话,保证了图书的高品质呈现。
第二编辑室负责人卞清波是这套书的项目执行人之一,在他看来,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强有力的协调领导。如项目由徐海亲自抓,出版社分管二编室负责人王保顶与明哲公司分管副总倪亮一起担任项目执行,出版社分管发行的领导及发行部也前期参与,保障了项目的高效及时推进。再如由第二编辑室承担主要编辑协调工作,以其为中心进行编辑力量整合,合理分配资源,提高了效率。二是完善的制度保障和高效的业务流程。江苏人民社有丰富的大型图书出版运作经验,各项制度与流程规范都比较完善,这也保证了整个项目学术上严肃、管理上严密、编辑上严格。
将错误“扼杀在摇篮”
实行项目制,除了保障流程的高效外,大家集思广益很容易将一些不容易发现的错误扼杀在摇篮中。
卞清波举了一个例子:在封面设计环节,他便经历过一次“死里逃生”。
集中设计、审校封面的那几天,一位对传统文化研究有素的作者正在投稿。这位作者名叫高宇,其著作《瓷器里的中国》专门介绍地域视野下的瓷器史。通过前期的交往,卞清波发现这位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全面,因此想到“一箭双雕”,请他来到办公室,一来进一步商谈瓷器史书稿,二来请他过目“中国文化二十四品”的封面,以进一步了解部门的图书产品及出书方向,同时对“中国文化二十四品”封面提一些意见、多一重“把关”。果然,高宇对这些封面表现出浓厚兴趣。本来这些封面经过了编辑的审校,很多文字上的小错误已经被修改,没想到高宇还是指出了其他两处严重错误。原来,除了文字,“中国文化二十四品”每本书的封面都有一幅淡淡的黑白插图,由编辑和美编围绕书中内容精选而来,其中《内圣外王:儒家的境界》和《金声玉振:黄钟大吕的古乐》两书封面中的插图,美编在最初插入时不小心用反了,因为颜色很淡,大家此前都没发觉。这两幅图都是古人着装面向读者的画面,而着装都出现了“左衽”的问题。“左衽”是不合“礼”的行为,孔子因此说“披发左衽”。如果编辑没有博学加细心,这样的问题是很难被发现的。这让卞清波大呼幸运,深感“死里逃生”:“封面如出现如此巨大的差错,一方面编校质量和图书产品肯定不合格,另一方面会贻笑大方,会连累作者、主编和顾问。”同时他也感慨,编辑传统文化图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结合新媒体深度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化二十四品”项目还结合了新媒体技术做了深度开发。明哲文化针对引导读者阅读做了很多创新,开发了一系列的辅助阅读工具。如针对丛书“原典选读”部分开发了“原典导读系统”,读者可通过扫描图书相应二维码进入系统,系统对每本书所附的原典进行翻译、注释,读者还可以使用附带题库进行趣味测试,并可查阅答案解析。此项创新得到了江苏人民社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此系统二维码被印于每本书封面的后勒口,读者拿手机二维码扫描便可以使用。
此外,明哲文化还联合江苏人民社,开发制作了视频化的“中国文化二十四品微课程”。这些“微课程”根据“中国文化二十四品”每本书的具体内容而展开,每一门“微课程”都由相应的专家学者参与完成,每课时间都在15分钟左右。这样,不同层次的用户和读者可以结合“中国文化二十四品”图书更好地自主学习、阅读,甚至进行系统性教学。明哲文化还专门注册开发了“传统文化二十四品”这一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定期制作和发表文章,在“中国文化二十四品”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延展解读,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可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与交流。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