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把“天下农书”装进读者口袋

2017-04-27 10:15:48 网络
  □本报记者 赵新乐


  “在整个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情况下,‘三农’出版同样需要转型升级,而且这种转型一定是以资源聚集、整合为特点”,用地科联“三农”出版联合平台常任主席、中原农民出版社社长刘宏伟的话说,这是“三农”出版联合平台成立的背景,也是“天下农书”农业数字图书馆建立的初衷。


  传统渠道弱化,倒逼出版转型


  “天下农书”农业数字图书馆是在中国版协科技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由地方科技出版社联合开发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平台。平台集中了全国近30家科技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数千种“三农”图书的电子书,是国内少有的专业性农业数字图书馆。


  刘宏伟告诉记者,“近几年,传统‘三农’出版面临严峻挑战”,农业书传统销售渠道减少、在书店上架率低等问题正在倒逼“三农”出版全面转型。如何利用现代的传播手段解决“三农”出版遇到的问题,成为地方科技出版社的共同愿望。


  2016年1月,中原地区地缘相邻、农业相近的9省科技出版社,率先联合建设农业数字图书馆。随后,多地科技出版社陆续加入,合作规模迅速扩大,如今已有近30家科技出版社签订合作协议、成功进驻。


  深耕垂直服务,对接用户需求


  进入“天下农书”农业数字图书馆的图书内容涵盖“三农”领域的各个方面,既有现代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满足种养大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学习需求,又有大型学术专著和“三农”问题研究,满足科研人员学术研究需要。


  农业数字图书馆不但包括所有地方科技出版社的图书资源,同时建设有期刊馆、视频馆和听书馆,立体化、多形式地呈现知识内容。据刘宏伟介绍,用户可以在海量的图书信息中,根据不同的检索条件(包括按类别、书名关键字、作者、出版年限、出版社等)进行快速检索、在线借阅和图书购买(购买电子书、纸质书)。还可以对特定内容进行画线、笔记、纠错功能。对于机构用户来说,可定制二级样馆,自定义界面,并且实现线上资源采购。


  “‘天下农书’农业数字图书馆现阶段还可以解决农家书屋管理的痛点。借助移动通信技术,一个APP,农民可以将包含数千册图书的农业数字图书馆通过手机、装进口袋,随时离线阅读,大大方便管理和使用。”刘宏伟说。


  联合共建共享,着力现代传播


  “天下农书”农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版权不变,资源联合,分步实施,统一建设,分域推广”。中原农民出版社负责搭建平台、资源聚集建设,河南省新华书店数字加工中心具体承担专业化转版加工。平台建成后,各省合作伙伴承担平台在本区域的销售推广。


  “平台的核心优势是,版权保护技术满足了合作伙伴对版权保护的需要”,刘宏伟介绍,平台具有完善的版权保护措施。对入馆的所有内容资源,系统具有防复制、防截屏、到期自动回收功能,保护入馆资源的版权不被侵害。


  山东科技出版社社长赵猛认为,对于出版社来说,在保持原有传播渠道不变的情况下,农业数字图书馆无疑为“三农”出版提供了一个现代传播的出口。


  “我们希望‘天下农书’通过汇聚全国地方科技出版社的内容资源,并用最先进的手段传播,为‘三农’出版转型升级打开通道。”刘宏伟说。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