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张君成 文/摄
俯瞰新闻出版·媒体融合馆。
“我叫爱娃,请靠近和我说话。”5月11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刚进入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新闻出版·媒体融合馆,一个憨态可掬的机器人就向记者打起招呼。据神州云海智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的刘华元介绍,打招呼只是这个机器人的一项技能,它还可以为读者找位置,甚至还可以为大会做安保。
在以“创新驱动,媒体融合”为主题的4号馆,这样的创新融合互动项目随处可见,多家出版单位都将自己最新的数字化创新面貌展现出来。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红白展台在4号馆非常显眼。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主任李天行告诉记者,此次参加文博会是想为这个媒体领域“互联网+”的项目寻求更多跨界融合的机会。
教育出版跨界融合在本次文博会上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在新华文轩的展台旁,一个由乐高搭建起的迷你火锅店吸引了记者注意,这个由新华文轩出版图书为蓝本、依据传感器技术建立的活动平台,可以清楚地向学生展示一个智能火锅店的运行机制。四川新华文轩创客空间负责人袁健智认为,这种形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文轩地理的负责人李岚则向记者展示将AR(增强现实)和3D打印运用于地理教学的解决方案,凭借专门的APP扫描解码,方案里的3D打印设备就可以将课本里的地形图打印出来,以直观立体的形象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记者还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展位上体验了一把VR健身方案。该方案以其出版的《梵高地图》为蓝本,并与VR设备、动感单车相连。参观者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时刻享受书中所展现的梵高生活场景。该社项目负责人刘晨告诉记者,目前有不少健身房表示出浓厚的合作意向,愿意购买整体方案。“这也是我们出版融合跨界的一次新尝试,目前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文轩云图总经理袁沙向记者介绍了新华文轩助力“全民阅读”的解决方案——“文轩云图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可视化的图书界面以及简易的操作流程,对社区与乡村的阅读推广有极大助推作用。与之类似的是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推出的一系列项目,如突出呈现全民阅读数字出版分众平台、数字书城等国家级项目,并通过旗下简阅书吧展区的互动茶几、四点半课堂等阅读娱乐休闲项目构筑“阅生活,悦未来”的未来生活场景。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