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广播电视如何更好地传播文化自信

2017-06-17 08:03:38 网络
  核心阅读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其贴近时代的视听技巧与传播方式,是创作者对于优质内容成竹在胸的自信彰显


  ●广播要挖掘地域特色,突出文化自信,让广播节目充满文化味道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要通过媒体融合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李江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忻人之美善,闭人之丑恶,乃文化之效用,亦文化之目的。媒体和文艺作品在文化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切实承担起“成风化人”的使命。不仅如此,所有文化工作者、文化工作管理者以至全国人民,都应该做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守护者,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创新者。唯有这样,才能永葆我们的文化自信。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更应自觉承担起传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


  文化自信在电视媒体中的传播


  我国电视节目原创不足,是一个早已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电视综艺节目,虽然看上去很热闹,但查一查一些热门节目的“出身”,很多都是引进海外综艺节目的模式。很多舶来的综艺节目虽然注入了一些中国元素,但从总体上看却与中国老百姓的现实生活隔了一层,不接地气。甚至有一些广电机构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直接抄袭国外电视节目,引起不少纠纷。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这类节目充满了新奇感,因此对青少年观众比较有吸引力,而他们在这类节目的狂轰滥炸下,反而对本土文化逐渐生疏了。电视节目要自主创新,广播电视工作者要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特别是在青少年观众当中制作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电视综艺节目,更应自觉承担起传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电视节目的创新必须要立足中国元素。


  今年以来,这种现象有所改变。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等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几乎开播一个走红一类。纵观这些节目,从传统诗文到名人书信,无不是被时光挑选、考验过的精品。其贴近时代的视听技巧与传播方式,也是创作者对于优质内容成竹在胸的自信彰显。归根究底,真正走红、刷屏的,是我们愈发坚定的文化自信。亿万观众渐渐意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自己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东南卫视的大型民族音乐真人秀节目《天籁之声》,“原创+民族,创新+传承”的节目理念,使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节目形式上的创新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致敬和传承在当下音乐真人秀节目中独树一帜,收获了非常好的口碑和影响力,得到了业界、学术界、媒体和观众等多方面的好评。《天籁之声》被很多人认为是当前中国电视界的一股清流,无论是风格、唱法,和它体现出来的文化要素,都体现了一种文化担当。


  文化自信在广播节目中的应用尝试


  广播要抓住机遇,积极拓展文化自信报道的新路径,吸引更多受众。传播文化自信,我们必须有着清晰的思路:


  挖掘地域特色,突出文化自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没有了地方独特魅力的文化表现,是不能引发关注的。特别是作为省级媒体,挖掘本省的文化地域特色,既是媒体责任,也可以为媒体带来丰富的报道资源。


  要让广播节目充满文化味道。目前,河南音乐广播已经在这方面作出积极尝试。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河南音乐广播会专门制作单元节目、策划执行主题日节目,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播出中国风歌曲,主持人在节目中和听众互动,送出民族特色的小礼物等,让听众既能了解中国传统节目,也能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派记者到历史悠久的开封、洛阳、信阳等地探访,制作专题小节目,介绍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河南民歌等;开设纯音乐欣赏节目,为大家播出和介绍笛子曲、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等中国乐曲;加大新闻节目中文化报道所占比例,以消息、通讯、专访等多种方式,第一时间传递河南最新的文化信息。以上这些尝试,都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和社会反响。


  由单一节目向户外活动推广。“办看得见的广播”是目前广播电台共同的理念,通过线下活动不仅能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对文化自信起到进一步的推广。比如,在春节前夕举办“春联大奖赛”、元宵节有奖猜灯谜活动、民族音乐会、诗词大赛等,对于推广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提升广播影响力都有巨大推动作用,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也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传播效果。这些也都是提升媒体公信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传播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新媒体和广播的融合。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或多或少都在推进媒体融合。传统媒体通过新媒体实现内容的二次传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辅相成,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河南音乐广播在线上节目中传播文化自信,在新媒体官方微信上也作出尝试,推出《成语日历》小板块,每天为听众介绍一个成语,并介绍成语背后的小故事,寓教于乐,也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