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名家新作新视角赢来更多读者

2017-06-17 10:03:11 网络

  独特视角诠释中华文明


  □本报记者 李明远


  在集中阅读某一主题的社科图书时,读者总期待作者能带来崭新视角,以获得对于事物更全面的了解。


  《“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视角独特,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他站在世界发展大势、国际格局变迁的角度,重在从文明史的视角挖掘“一带一路”中的文明因素,探讨中国与当今世界秩序的关系问题。


  该书责任编辑刘敬文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说:“从与王义桅教授的交往中,从他的讲座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研究‘一带一路’的激情与勤奋。他是在把研究‘一带一路’当成事业来做,当成人生来追求,我们能看出他的情怀与担当。”在刘敬文看来,王义桅是一位出色的作者,他关于“一带一路”主题的作品能够广受好评,是因为他不仅具有学者的理论高度,且担任过外交官,对外交政策有深刻的认识,加之近几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了大量调研,使他的著作达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阅读《“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能看到王义桅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将枯燥的问题通俗化、形象化,这让作品可读性很强。书中收录了王义桅近两年关于“一带一路”的最新论述和分析研究成果,有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和思考。


  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图书同样是今年市场的热点,中华书局出版的《古典的力量:周国平讲古词曲》为同类图书提供了崭新视角。熟悉周国平的读者,容易被他唯美而又富有哲思的文字打动。这本书是周国平关于宋词、元曲及古代文人作品的随笔及点评,为诗词赏析图书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


  “周国平在书中的写作是以个人文化素养和国学修养为基础的。书中不像市面上很多图书注释比较多,而是更贴近古人写作词曲的原始心态,并提供一些自己的感悟。”该书责任编辑傅可介绍说。


  翻阅《古典的力量》一书,能看到周国平与一般诗词赏析图书作者不同的视角。如柳永的名篇《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般的解读会侧重于哀婉凄切的心情。周国平则在书中说,柳永有一位善良女子为知音,并不凄凉。这样的解读让读者品读作品时能感受到宋词更为丰富的面貌。


  除了宋词部分出彩,书中第三部分对于古代文人的点评也很出色。“周国平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将阮籍与尼采一起对比,给读者提供了看待古代文人的新视角。”傅可认为,作为周国平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本作品,《古典的力量》也能让读者在他过往的散文、诗歌作品之外,看到一个风格不同的周国平。

 

  踏着科技发展节拍前行


  □本报见习记者 张君成


  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创新应用向来是各行业发展的动力,相关图书一直都是经管类图书榜单的常客,本次榜单中的《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和《人工智能》就聚焦于目前大热的模式与技术。这两本图书的作者都是各自行业的顶尖人物,保证了图书的权威性。同时,书中没有采用晦涩难懂的专业语言,而是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普通读者都看得懂。


  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马化腾在《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中,对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所迸发出的活力大加赞扬,如传统金融、教育、医疗等产业与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进行了深度融合后,爆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这也是数字经济的实质。这本书同样展现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已被广泛应用到视频、游戏、移动应用、电商等新兴领域,可以推动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属于数字经济的增量市场部分。马化腾觉得数字经济将会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是时代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如果说数字经济引领的是一场产业革命,那么人工智能则引领的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科技革命,更有人将2017年定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在《人工智能》一书中,让更多人进行思考: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与企业如何找到人机协作的新位置。为此书中提出了两点建议:提早准备,人工智能将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不仅在高科技领域,任何企业都需要尽早引入“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


  书中大胆预测,因为中国具备了人才储备、行业需求、庞大市场、生态系统等许多极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条件。在未来5年内,中国将会诞生许多世界级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看来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技术革新,中国都有着自己的步伐。

 

  书写刻骨铭心的往事


  □本报记者 李婧璇


  用现实和回忆浇筑书写的历史,才会血肉丰满。寻找并书写那些我们将会遗忘的历史,这其间的回忆沉重或忧伤;而那些主动涌上脑海的回忆,则是我们所怀念的温情岁月。无论是忧伤时日,还是温情岁月,终将成为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所经历的生活不可或缺的记忆。


  当战争和灾难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考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脊梁硬度的时候。继长篇抗战题材小说《吾血吾土》后,作家范稳再度聚焦抗战题材《重庆之眼》,将目光投向“重庆大轰炸”。这是一部向一座勇敢倔强城市致敬的小说,更是向一段不屈光辉历史致敬的颂歌。其间既有儿女情、江湖义、英雄气、山河恸,更有家国事、民族心。


  在《重庆之眼》中,范稳采用历史与现实两条并行的线索推进全书的叙事。其中,一条线索是对重庆大轰炸灾难性事件的回望,包括“八一九”大轰炸、“六五”大隧道惨案等,3位主人公邓子儒、蔺珮瑶、刘云翔的命运沉浮其中。另一条线索,则追随重庆大轰炸对日索赔原告团的步伐,表现其旷日持久的努力,他们无所畏惧、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由此得到延续。一面是钩沉历史,一面是审视现实、面向未来。其间,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完成了对抗日战争中重庆大轰炸惨案震荡至今的全景式描写。


  范稳坦陈自己的创作初衷:“我希望自己的书写能为这些证人与证言留下鲜活形象的注脚。在真实宏大的历史和超乎想象的人生命运面前,一个作家可能只配当一个注释者。”


  历史既由现实书写,也由回忆书写。而每一代人的回忆都将烙上他所生活时代的印迹。作家张抗抗的散文集《回忆找到我》,通过回忆自己当年在北大荒的经历,记录了自己难忘的青春岁月,也书写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张抗抗坦言,那一段经历,曾是浇灌她们青春的源泉,自己的笔永不可能穷尽它。


  “经过很多年的沉淀,有些东西被遗忘了,忘不掉的是最深的感情。”在张抗抗看来,《回忆找到我》里写的都是真情往事,这些主动找到自己的“回忆”都是快乐的、美好的。“希望大家在我的散文里看到真实的生命感”。在作家汪兆骞看来,“可贵的是,张抗抗的散文具有中国文学中的诗词境界与东方哲学形成的默契和呼应,而且呈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高贵品质和优雅的情怀。”

 

 

 

  ■一句话看点


  《“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


  以宏观的手笔、深邃的思维、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现中国的天下担当。


  《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


  深度解读数字经济,助力中国经济新增长。


  《人工智能》


  认清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变革的规律,更好地拥抱新时代。


  《古典的力量:周国平讲古词曲》


  周国平关于宋词、元曲及古代文人作品的随笔及点评。文字延续了作者写作的一贯风格——唯美、哲理。


  《重庆之眼》


  以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为历史背景,展现坚强不屈、愈战愈勇的民族精神。


  《回忆找到我》


  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散文精选集,用优美生动的文笔写尽人间真情。


  《宇宙的一生》


  物理学家李淼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宇宙的一生。


  《万物起源》


  踏上穿越时空的智识之旅,领略科学永无止息的美。


  《宝塔》


  从孩子的成长之问拓展到家庭与人生之思,拓展了儿童小说反映生活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阿莲》


  聚焦于中国乡村孩子的成长,为读者展现中国式童年的不同面貌。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