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唐家三少、白饭如霜在现场对谈。
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界限已经不再那么分明。周梅森是读着纸质读物长大的“老一辈作家”,他的作品有一种纸书特有的厚重社会感和当下感。但在网络上,他的电子书同样追捧者如云。网络作家唐家三少的读者们每天都在追着他更新内容,在各大书店里,他的实体书《斗罗大陆》系列同样成为畅销书。
作为不同类型的作家,他们对于当下的阅读形态持有什么观点?6月27日,在亚马逊和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合作出版物与网络文学的发布会上,周梅森与网络作家唐家三少、白饭如霜进行对谈,讲述他们心中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同和不同。
二者都读才完整
作为传统作家,周梅森对网络文学看得并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网络文学的了解。“我是受着纸质文学的影响、读着纸质图书成长起来的老一辈作家,但是我的侄子、儿子、女儿都是网络文学的读者。我很嫉妒网络作家,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嫉妒他们,因为我的书让我的孩子们看看,他们不看,他们非要读网络文学。”后来,随着他的作品在网络上热卖,他发现网络并不是传统文学的敌人,而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平台”。他现在希望传统作家能够走上这个平台,因为“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学的空间”。
作为网络作家,白饭如霜形容自己为“心向传统文学,写出来的是网络文学”。比较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差别时她说:“就像喝东西一样,大家喝红酒很有仪式感,但是外面40度高温,你回来可能第一件事情就是喝可乐或者啤酒。”她认为,无论是网络阅读还是传统阅读,只是载体和创作意识上的差别。
网络文学种类更多,读起来感觉更爽,这也是网络文学吸引读者的最大诱惑力。但传统文学更有深度,更能震慑心灵,这也是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魅力。“我觉得这两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生态,既要有周老师这样创作有深度,有启迪思考结合起来的文学作品,也必须要有唐家三少这样的一天日更一万字,让大家每天有盼头的作品,从而形成一个很完整的生态。”白饭如霜说。
阅读类型越多越好
尽管是网络作家,白饭如霜在阅读时也喜欢传统文学作品。她建议读者或者是作家,在阅读时不要有所局限,阅读的类型越多越好。
阅读传统文学时,白饭如霜最喜欢的是《西游记》。“我每年看一遍《西游记》,里面可以看到很多细节的东西,从妖魔鬼怪的描写上不断凸显出来,对写作有滋养作用。”同时,她最近也在看一本网络文学作品,讲述现代一艘核潜艇穿越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阅读后让人很感慨,感慨我们民族的伟大,这也是一种滋养。她由此总结说,各种各样的阅读可以提供不同的体验,“像鲁迅先生说的一样,我什么都看,而且我觉得看得越多,对写作者来讲启发更多,灵感的来源更多。”
周梅森也是如此。作为传统作家,他平时很关注网络新闻和网友讨论,并把它们有效或者有机地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中。周梅森说,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素材来自于互联网,“现在这个互联网新媒体我每天生活根本离不开它。”同时他也强调,传统文学可以给人精神上的滋养。读者有了传统文学打底,再看网络文学,可能就更分得清楚从不同的阅读体验中能得到哪些不同的营养。
两种阅读都让人满足
无论是传统作家还是网络作家,3位作家共同的爱好都是阅读。周梅森的阅读量自不用说。白饭如霜看书的时间都很固定,每天两三个小时。唐家三少看书时间更长,每天都有三四个小时。“我会在早上起床之前、晚上睡觉之前阅读,这是我每天必须要有的,晚上哪怕很晚回家,也要看一会儿书才会入睡。”他认为,无论是对于读者还是作者,都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有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是你人生中非常有满足感的事情”。
对比自己读过的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白饭如霜说,它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艺术品,一个是产品。比如周梅森创作一本书,会花上8年时间,30万字的内容写了改、改了写,一次次地推翻。但网络作家创作时,每天都必须按时更新,半年可能就能写上百万字。这两种文学作品最终出来的结果必定会有差别。
“艺术其实是超越日常生活之上的,你肯定需要这样的艺术品。但是艺术需要有大量的沉淀和时间的积累,看多了你也需要一些便捷的速食产品。”白饭如霜表示,二者并没有高下之分,都是为了满足大众不同的阅读口味。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