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党史、党建类图书市场竞争加剧的现状,出版新书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收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出版人是这样说的。
党史类图书出版:
关注问题 寻求对策
对于当下的党史类读物出版,中共党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汪晓军认为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党史或涉党史类出版物虽然数量庞大,出版品种却并不丰富。有思想理论水平、有质量水准的党史类著作凤毛麟角,高质量的记述党史重要历史事件、讲述党史人物故事的出版物,实际数量并不多。图书市场上党史或涉党史类读物版本较多,实际情形是,内容雷同的多、重复出版的多。这就给各种各样的“攒书”留下了很大的运作空间。其次,有相当一部分党史或涉党史类“攒书”,没有认真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兴趣点在所谓“猎奇”或所谓“揭露真相”的曲意解读方面转悠,浮光掠影,粗制滥造,甚至还夹杂着带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歪曲党史、曲解史实的内容。再次,缺少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党史或涉党史类出版物,特别是缺乏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优秀出版物。而网络传播中歪曲党史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影响着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选择,进而影响他们对党史正规出版物的阅读兴趣。
针对上述问题,汪晓军认为出版单位要在三个方面努力尝试。
第一,必须术业有专攻。目前,全国有30余家出版社都在出版党史读物,还有许多出版单位对涉党史类读物出版充满兴趣,只有提高对于党史研究和宣传的思想认识,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具体出版项目脱颖而出。所以,业内曾经提出确立专业方向、培育职业能力、提高出版水平的工作方向,着力研究和探索党史出版的质量和水准。
第二,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那就是牢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以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态度,研究策划党史类出版选题,让党史出版真正做到丰富多样、精彩生动。
第三,提高党史出版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培育党史出版工作者的政治理念和文化理想,建设一支有灵魂、有学养、有能力的党史出版人队伍,培育党史出版人的核心竞争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汪晓军看来,面对青少年群体,我们的选题策划及优化,我们的品种结构,都应当有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这一个时期,如何做好党史出版,主要是如何编辑出版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各个类型的党史类读物,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汪晓军认为,出版社做宣传推广活动要从激发中学生阅读党史类读物的兴趣入手,面向青少年延展读者群体。他以《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出版为例,“不但文字通俗流畅,还精心编排了占篇幅40%的图片,就考虑到青少年群体的阅读需求。”汪晓军强调,“面向青少年积极策划党史类选题,更是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的重要业务。如此,才会让我们的术业专攻有所得,价值取向有收获。”
党建类图书出版:
架好“天线” 接通“地线”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我们既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和读者的重大挑战。”党建读物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应对挑战?概言之,我们的做法是架好‘天线’、接通‘地线’。”
“架好‘天线’,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该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阐释道,一方面,该社始终紧盯紧扣中央交办的任务,坚持政治效益为先,制定周密方案,主动对接服务,强化质量管理,让编辑、出版、发行上下游环节高效联动,力求第一时间把权威学习用书送达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手中。比如近几年的党代会学习用书、全党开展的学习教育用书等。另一方面,重点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历史节点的主题出版和重大出版规划项目,在加强策划、组织编写、形成声势上下足功夫,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读得进、记得住的精品图书。如“今日中国”系列丛书、解读“四个全面”丛书等。
“接通‘地线’,就是贴近读者、服务基层。”该负责人介绍,为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愿意学、方便学,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该社不仅加大了案例类选题的开发力度,同时也在理论读物通俗化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我们在党建读物通俗化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此外,该社还结合职能的发挥,加大学用调研力度,积极延伸市场触角,促使图书与读者直接见面,如该社近期参与指导的山东省东营市建设东营党建图书馆等。“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为打通党建读物直达市场和读者的‘最后一公里’而不懈努力。”该负责人说。
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总编室负责人邹懿男看来,创新党建类读物出版,出版社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注重创新舆论引导能力,不盲目追潮流、跟热点,力求保持自己的品质和格调。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