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少儿阅读推广应紧跟时代趋势

2017-07-15 09:18:10 网络


    ▲中国童书博览会多项活动注重与小读者互动。图为小读者可随意在涂鸦墙上画画。

  
   中国童书博览会的各种图书,令小朋友们爱不释手。

    □本报见习记者 张君成 文/摄

    “中国少儿阅读推广应抓住时代变化的趋势”“中国少儿图书推广应把握平衡”……在7月9日召开的“童阅同享 智造未来”2017年中国童书博览会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原创模式主题大会上,这些具有新意的观点使得现场高潮不断。作为童书博览会的三大主题论坛之一,来自童书出版、儿童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在此妙语频出,为国内少儿阅读推广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阅读推广勿流于形式

    “我一直认为,就跟房子是用来住的一样,书是用来读的。我们童书出版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阅读需求发生。因此无论是少儿出版还是少儿阅读推广,必须始终追踪读者与社会的需求变化,还要善于发现一些潜在需求。”中国出版协会少读工委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在发言中讲道。

    在他看来,当前教育改革为少儿阅读推广提供了新需求,这种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摒弃了之前的“填鸭式”,将重心从阅读的实用性需要转向对阅读的理解与欣赏上。“我们的阅读推广面临一个新机遇,这就是目前学校对阅读教育服务需求非常紧迫。”李学谦在走访中发现,当前很多学校的阅读推广存在如下几个问题:部分学校的好书不够,存在着大量不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有些教师的阅读量不够,学生阅读水平个体差异较大。

    因此,李学谦提出:当前的少儿阅读推广,应该从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两方面主动融入教育改革。“比如在服务供给上,可以尝试校园阅读服务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如中少总社建立的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2016年开设的几百个阅读课程服务了150所学校,受益学生超过4万名。再有就是为学校提供整体的阅读解决方案,包含阅读环境打造、图书馆和书香长廊建设等。

    在主题演讲中,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谈道,现在中小学图书馆给人一种粗放的感觉,有些布置甚至不如教室,缺乏趣味性。“在简陋的阅读环境里阅读,学生提不起兴致,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快乐读书,他们才可以形成阅读的习惯。”他建议,中小学校应该重视图书馆的内部建设,真正打造学生心中的读书天堂。

    今年4月,聂震宁在走访福州一所附属中学时,学校图书馆的老师向他诉苦:学校的图书馆利用率不高,学生甚至认为管理员只是普通的阿姨,不是学校老师。“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了解。另一方面图书馆管理人员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在提供专业阅读指导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够呢?”聂震宁认为,图书馆老师除了正常的借还书工作外,还应该在阅读推荐、活动组织方面下功夫,让学生意识到图书馆的乐趣与专业性。

    “中小学生阅读要有大量的配套活动来陪伴,否则阅读推广很有可能流于形式。”聂震宁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学校的阅读课就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找书看,演讲会、故事会、朗读会这样的活动,学校一年举办一次就是很罕见的了。“我建议除了增加常规的活动数量外,学校还可以多组织与读书相关的活动,比如脱胎于课本的戏剧表演,形式寓教于乐,对学生阅读也是很好的引导。”聂震宁说。

    落脚点在亲子共读

    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兼少儿馆馆长王志庚认为,当前少儿图书推广存在两个极端:营销推广不足和营销过度。营销不足是很多书没有被很好地推广出去,造成公众的认知不足。而营销过度则是很多少儿图书被过度营销、推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公众的误解,对阅读体验形成影响。“这个问题可能更严重,有些渠道推广方式不对,就会使得少儿阅读体验大打折扣。”

    王志庚觉得现在一些传播渠道,尤其是新媒体渠道商业化严重,这样对少儿阅读推广不利。他以当前绘本听书为例,现在很多微信公众号将绘本制成有声读物进行推广。“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一本绘本有声读物,音频播放量超过100万次,但是纸质书的发行量不过3万册。”王志庚说。

    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对绘本阅读而言并不适宜。“绘本需要视觉想象,它就是小电影,需要我们孩子翻页阅读画面的。孩子听书没有看画面,意味着你带孩子到电影院让他闭着眼睛看电影,这是不充分、不完整的阅读体验。”王志庚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王志庚认为少儿阅读推广,更应该把点放在亲子共读上,这才是最重要的落脚点。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