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古韵书香润江南

2017-07-15 09:19:19 网络

 
   7月13日,第七届江苏书展上,第五届“名师点拨杯”作文大赛启动仪式上,现场小朋友踊跃参与。本报记者 李婧璇 摄

    7月13日,“最美书店”钟书阁苏州店的开业,让苏州又增添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文化地标,也让人文阅读氛围越来越浓的苏州在书香城市的建设中有了越来越多的支撑平台。

    今年4月,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布的《关于表彰江苏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县、区)、先进市(县、区)的决定》中,苏州市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江苏省首批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

    发挥图书馆作用

    让城市书香弥漫

    “用传承文化作为苏州发展的理念,在更高起点上谋划书香苏州建设。”苏州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2014年,苏州市委、市政府“两办”联合下发《“书香苏州”建设指标体系》,明确2015年—2020年“书香苏州”建设的具体任务,提出到2020年,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要达到90%以上。经委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做的《2015年度苏州市居民阅读调查》显示,2015年苏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达到90.8%,提前5年完成既定目标。同时,每年拿出200万元,对实体书店、地方优秀出版物资助奖励,引导和推动新闻出版业和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推动书香城市建设。

    为将书香苏州建设落到实处,苏州以完善城乡一体的立体网络和均等服务,打造全民阅读的支撑平台。为此,苏州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有关负责人表示,从2011年,苏州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40多亿元,改善公共图书馆软硬件设施,创造条件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总投资4.8亿元、建筑面积45332平方米的苏州第二图书馆,2016年2月已经开工建设。

    不断优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布局,建成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目前,苏州236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覆盖全市,全民阅读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公共阅读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便利化。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下苏州全市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1.56册、年流通次数达到1.1次,人均年新增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0.25册,人均到馆次数达到1.86次。2016年,苏州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004.4万人次,人均到馆4.52次;外借图书431.9万册次,人均外借1.95册次;举办各类读者活动共2371场次,共计29.9万余人次参加。苏州全市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日渐浓厚。

    拓展服务边界 完善推进机制

    据了解,目前苏州已建成2座轨交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30多家。为把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触角向社会、行业、社区、农村延伸,苏州图书馆创新推出“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等服务项目,成为百姓欢迎的阅读服务品牌。

    截至目前,已建成姑苏区市民活动中心等92个借阅投递点,2016年累计借出图书1112153册。推动图书馆与新华书店等国有书店合作,推出“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引导初见书房等具有一定资质的独立书店加入活动平台,探索分众精准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与读者需求的对接。

    与此同时,苏州市积极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推广普及手持移动终端为接受端点的现代阅读形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未来“书香苏州”的建设中,加快构建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依然是重中之重,其中,农家书屋也成为公共阅读服务开展的重要阵地。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做好农家书屋与县级市、镇图书馆的图书流转,资源共享,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全覆盖。

    “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该负责人说,根据苏州市农村发展现状,在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情况下,探索农家书屋的服务新模式,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将农家书屋与农村休闲、旅游及住宿设施融合,提供多样的阅读服务,建设符合苏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的新型农家书屋。

    此外,健全完善“书香苏州”建设推进机制。确定“书香苏州”建设重点,实行目标管理,完善工作推进考核机制,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在“书香城市”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苏州市全民阅读条例》立法工作,将多年来推进全民阅读实践探索的有益经验以地方性法规的方式固定下来,推动书香城市建设,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