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胜利丛书”:年轻人扛起重担

2017-08-01 08:08:18 网络

 

  □本报记者 金鑫


  不曾想到,一套厚重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书——“胜利丛书”,竟是4位年轻编辑李莹、罗俊、沈骁驰、吕桂萍担纲挑大梁完成,他们中有“90后”,最大的不过1984年生人。


  “不会觉得枯燥啊!书中有很多对话的渲染,看稿的时候会忍不住读出声。”“书中会有很多细节的描述,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非常震撼。”面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采访,这些年轻编辑你一言我一语,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丛书名是集思广益的结果


  “胜利丛书”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今年推出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重点图书,将人民军队在1927年—1953年间的64场著名战役贯穿起来,通过全景式的纪实描述,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革命组歌。


  “最初的策划也没有这么清晰。2015年在做选题策划时,考虑到这个重大时间节点,同题材图书会非常多。所以就选择了一个不同的角度,以战术角度复盘著名战役,看看中国军队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编辑李莹介绍道,丛书刚开始也是采用军事题材惯分的时间节点进行编排,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4个时期。


  2016年,稿件陆续发到编辑部,问题便出现了,每册图书的篇幅长短不均。“那段时间,大家都在想该怎么办。我们的主导思想是想把图书做成小开本,方便读者阅读。”编辑团队中唯一的男生罗俊说。他告诉记者,最终丛书依旧按照时间的顺序编排,但是,突出了不同时期的主题。


  具体而言,将内容划分为中国人民军队从土地战争中《突围》,经历了艰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成功《抗击》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酣畅《鏖战》,最终通过《决战》,《横扫》了国民党军队参与的军事行动;之后又远赴朝鲜,在抗美援朝的声势中果断《出剑》,最终《断刃》于朝鲜战场。


  “现在8册图书,书名既简洁又突出重点,基本上能体现这段时期战役的特点。”“90后”编辑沈骁驰进一步解释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的历程,我们觉得‘胜利’二字是最合适不过的总结。于是丛书名就这样产生了。”李莹补充道。


  编辑过程中常常被感动


  “我们4个都不懂军事,只能看看文字。”提及编辑过程中的难点,罗俊如是说。不过,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很好的合作伙伴——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李莹告诉记者,该院少将军衔、副院长吴清丽教授欣然接受邀请担任丛书主编一职,并牵头组织学院老师组成主创团队。事后证明,主创团队的军人身份为图书增色不少。


  “他们为图书增加了更多技术性的描述和分析,让人民军队的战争韬略一览无遗,相信很多军事迷看后一定会大呼过瘾。”编辑吕桂萍说。“我编辑《出剑》和《断刃》两本,书中很多细节的描述,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非常震撼。”罗俊说。


  编辑过程中的另一“难点”,对年轻编辑们而言则是如何交出一份完美的编校答卷。记者了解到,“胜利丛书”中涉及大量军事地名人名,极易出现各种错误。


  “压力还是蛮大的。太多的战役、时间、地点、人物,这些史实性的内容,我们都要花很多时间去核实。作者也觉得我们非常厉害,军事院校写出的东西还能发现问题。”李莹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


  “最初来稿以文字为主,比较单调。我们会跟作者不停地沟通,看看能否为每场战役配些战争场景照片。现在,书中有很多不太多见的珍贵历史照片。”“我们对每场战役都有一个基本信息的梳理,放在文稿之前。比如敌我双方将领、敌我力量的对比,包括装备、人数,以及最后的战果呈现,让读者在阅读之前,对这一场战役就能够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