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成
在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都铆足了劲,推出了一系列惠民读书政策,概括起来便是“学校要有阅读角,企业要有阅读室,个人要有阅读架”。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各地取得不少成绩,学校与企业书香更浓,而个人也与书更亲近了。
人们对于阅读的热情虽已被调动,但将这种热情变为一种持久的阅读力,则需要下另外一番苦功夫。因为没有合适的推广方法,很多地方的阅读推广基础工作完成后,便进入阅读推广的瓶颈期。
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之前阅读推广注重基础建设无可厚非,因为只有基础打得够实,大厦才会建得更高。然而基础环境建设完备后,各地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就要考虑如何实现从“量”到“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于领导者的思路升级,让全民阅读活泛起来,不再拘泥于固有模式,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便是最好的举措。
比如,河北省石家庄市将图书馆分馆设置在企业与社区,图书统一采购管理,实现通借通还。同时当地有关部门还抓住了社交阅读热点,制作了“书香地图”。只要企业有符合要求的阅读空间,就可以被收录到地图上,相关部门还会对其进行指引与资助。这不仅扩充了书香阵地,也让市民与企业书香沟通常态化。与之类似的还有江苏省太仓市,其推出了“左手咖啡,右手图书”的政策,将图书引入咖啡馆里面。阅读环境既有格调,又有档次。企业有了人流,读者有了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苏州市则推出了新生儿书香大礼包,里面不仅有精选的绘本,还有阅读指导手册和阅读成长集邮册。孩子在幼儿时期家长可以根据手册指导进行亲子共读,孩子长大后可以拿着集邮册去图书馆精读绘本。这种举措使得图书始终陪伴孩子成长,阅读“一站到底”。
阅读推广路径向来就不是现成的,要敢想,敢干。我们只要站在为人民服务的角度,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全民阅读就能成为有源之水,真正做到全民参与。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