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书展重点推荐

2017-08-11 09:01:28 网络


  每年8月,这个城市因阅读而更加美好,书香从上海飘向全国。今年的书香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更注重展示最新出版的科技类、生活类图书,并采取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活动形式,在活动展位上开辟亲子创智乐园,鼓励和推广全民阅读,特别是青少年科普阅读和亲子阅读,与广大读者共享“悦读”盛宴,品书之清香。

 


  作者:苏佳灿 王彤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定价:38元


  书号:978-7-5478-3567-8


  正视医学的局限性、探索性,让医学充满人文关怀


  ——《医学不能承受之重》出版


  国内首部专门讨论医学局限性的图书《医学不能承受之重》在上海书展前夕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医学不能承受之重》是在目前行医、就医环境充满“难题”的背景下策划并写作的。近年来,医患冲突时有发生,医患关系颇为紧张;各种鱼龙混杂的“健康知识”“健康信息”“健康迷信”充斥网络,误导了公众,也为业已过载的医学增添重负。而另一方面,医疗行为日益强调科学性、数据化的趋势,使得医学的人文关怀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这些现象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对医学和健康的认识不充分、不准确,对医学的期望过高,使医学承受了不当承受之重所致。《医学不能承受之重》的出版,即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应。


  《医学不能承受之重》从策划到出版历时近两年,是医学界内外众多人士的心血之作。多位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医务人员和医学报道记者,从大量临床案例、医患纠纷和新闻报道中发掘、整理出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不完美却真实的医学世界,帮助大家客观、理性地看待医学,让生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敬畏,让医学卸下过重的负载并充满人文关怀。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两年的策划、写作和出版过程中,这些青年医务人员和记者的思想也历经嬗变,改变了原先的学术训练和思维方式,从技术万能主义走向医学人文主义。

 


  作者:〔日〕松泽哲郎


  译者:韩宁 张鹏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定价:48元


  书号:978-7-5478-3551-7/N·120


  我们会陷入绝望,也会心怀希望,因为我们是人类!


  ——前国际灵长类学会主席里程碑式获奖作品《想象的力量——透过黑猩猩看人类》上市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进了前国际灵长类学会主席(2012—2016)、日本京都大学杰出教授、日本猿猴中心理事长松泽哲郎的里程碑式的获奖作品《想象的力量——透过黑猩猩看人类》。本书由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韩宁(作者长期的翻译)和中山大学人类学教授张鹏博士(中国灵长类学会秘书长)共同翻译,中国灵长类学会荣誉理事长龙勇诚教授作序。


  人类是世界上唯一会问“我是谁?从哪儿来?上哪儿去?”的生物。加上“人何以为人”“人类为什么与众不同”等,这些都是困扰人类数千年的哲学问题。松泽哲郎认为,要回答前3个问题,最佳途径之一是深入研究作为人类近亲的灵长类动物。


  从1969年进入京都大学开始,他就曾渴望研究哲学,想要知道“人到底是什么”。经过诸多考虑,选择了当时尚属于哲学的心理学。此后数十年,松泽哲郎教授在不断思考“人类究竟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


  松泽教授在黑猩猩身上进行的有关语言与数字认知的研究对于心理学、语言学等跨学科领域都可以带来意义深远的启发。目前我们的跨学科研究依然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但是,松泽教授的灵长类语言认知研究非常深入,可以为我们提供今后科研发展的新思路。将人类的认知与黑猩猩的认知做对比的科研方法在美国的学术界已经运用得很普遍了,例如,加州大学认知心理学课程等。


  作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灵长类学家之一,松泽教授始终贴近黑猩猩从事研究,开创了新的学科——比较认知学。他通过实验室研究和非洲野外调查,与黑猩猩打成一片来深入了解黑猩猩,为读者认识人类心灵的独特之处,以及教育、亲子关系、社会进化等的起源提供极有价值的视角。


  本书不仅揭示黑猩猩的社会交往和四肢协调特点,对“直立行走造就人类”的看法提出质疑,而且推出新假说,进一步完善“人何以为人”的理论,更以观察和实验的成果为依据,细致评述黑猩猩对工具使用的学习,还有对数字和颜色的认知与记忆,为灵长类研究作出卓越的贡献。作者还为年轻学者指出了很多有待填补的研究空白。全书充满了对灵长类学科发展及后继人才培养的期待。


  书展期间出版社特别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活动,邀请到原书作者和译者一同与读者见面,同时,东广新闻的电台科普节目《科学魔方》也会在书展期间对本次活动做全程直播报道。

 


  作者:〔法〕马尔克·杜甘 克里斯托夫·拉贝


  译者:杜燕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定价:35元


  书号:978-7-5478-3560-9


  《赤裸裸的人》


  ——大数据时代的一本“黑色书籍”


  《赤裸裸的人》从哲学、文学、政治、社会、经济、医学当然还有科技角度阐述了现代人类在理所当然地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捷服务的同时,正不知不觉地失去自由、丧失隐私,成为了赤裸裸的人。


  《赤裸裸的人》是一本和现实结合紧密的书,它探究了数字时代大数据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情报部门和恐怖主义之间的关系,预言了在大数据甜蜜的网络下,人类以“自由换取安全”,将会再现奥威尔、柏拉图笔下的专制极权世界。最终,人类将失去古希腊时期就崇尚的“自由”,走向完全被大数据奴役的可怕未来。


  《赤裸裸的人》是由擅长间谍、政治题材的法国知名作家马尔克·杜甘和《观点报》新闻调研记者克里斯托夫·拉贝合著的作品,被法国报界称为数字革命时代的“黑色书籍”。


  本书出版两周销售量迅速超过3万册,并且引起法国媒体高度重视。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