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天津警备区图书馆: 打造融合交流平台

2017-08-21 08:04:22 网络

  

  天津警备区官兵正在图书馆看书。 本报记者 王毅 摄

 

    鲍春利是天津警备区政治工作局的一名干事,每逢工作之余一定要到图书馆里坐坐。平时业务工作紧张又忙碌,在书海里充电既是学习也是放松。8月9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图书馆见到他时,他正在读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的《大思想:中国崛起的瓶颈与突破》:“看书能排解工作中的紧张,能让我的思想更开阔、眼光更长远。只要一来这里读会儿书,心里特别舒畅。”

    文化强军战略下,送书进军营活动令官兵读者受益。2016年8月,天津警备区建立了一间50平方米的图书馆,6700余册图书涵盖军事、政治、文学、历史、社科等类别,还配有2000余册杂志及电子资料,每周定期开放两天,供500多名官兵阅览。图书馆分为内部资料存放、图书阅览、管理以及电子期刊查阅4个区域。在建设模式上突显“融”。作为天津图书馆的分馆,军地双方共建是基本模式。

    在内容设置上突显“全”。每次更新图书之前,警备区征求基层官兵建议,列清单、挑书目,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官兵的阅读喜好。记者在书架上看到,适合年轻官兵的青春文学类、服务机关干部的政治管理类,都一一在列。据管理员介绍,《国学大讲堂之修身之道》之类很受好评,不少官兵看过后互相推荐,还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媒体融合新论》借阅率也很高。图书馆的配备给警备区的官兵读者带来新貌。另一名干事徐迪对记者说:“新时代的军人应该是一个博闻强识的人,所以我们在学习军事的同时又学习历史、人文、经济、社会方面的知识,更容易拓展思维和视野,这种拓展的力量反哺到军事训练中去,更有利于成长为一个合格、全面的军人。”

    在天津图书馆定期提供书籍的基础上,天津警备区专门派人到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出版社等单位自购1000册军事类图书,覆盖军事教学、训练管理、理论研究等,内容更具前沿性,信息更具前瞻性。

    接下来,天津警备区图书馆还将继续深化平台建设,邀请天津图书馆精品讲座“海津大讲堂”进部队,利用每周的夜校时间对官兵进行授课辅导,打造真正军地融合的交流平台。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