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抓住版贸工作中那些关键点

2017-08-29 08:06:18 网络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近年来中国出版业在国际出版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出版单位与国际出版大家庭的交流日益密切,从过去的版权贸易、图书贸易,到如今的全球同步出版、建立分社、海外并购,中国出版单位已经逐渐适应新角色,并展示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在当前的走出去大潮中将版贸工作做好、做实?有哪些诀窍?且看来自一线出版单位版贸工作人员的解读。

  


  □戚琳琳


  从事版权贸易工作十几年,下面笔者就近些年来的版权输出工作,浅谈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精准输出 按需输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作为科技类专业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先进的建筑技术书籍。建工社在输出技术型图书时,通常会根据对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技术需求,再进行建筑专业细分,按需输出。


  与建工社合作的俄罗斯建筑大学联合会出版社,就是一家学术型出版单位,对方的社长也是该学校的建筑工程系主任,其严谨的专业素养使她在与建工社洽谈的时候,更像是一个学者。而笔者同为建筑专业的背景,使得双方在交流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与话题,也获取了对方更多的信任。考虑到俄罗斯在高层建筑方面落后于我国,笔者适时推荐了包括《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100例》《混凝土结构(上册)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在内的十几本图书,而且全部成功签约。


  继而,考虑到对方汉译俄的专业需求,笔者推荐的工具书《俄汉建筑工程词典》也成功签署了版权输出合同。


  由此可见,不能小觑任何一家规模或许并不很大的出版企业,精准按需输出才是关键。


  紧扣热点 快速反应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是举世瞩目的焦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建工社都适时策划出版了反映优秀奥运场馆建筑和世博会建筑的精品图书,为之后多语种的版权输出争取了宝贵时机。


  大型的国际活动或事件,都是版权输出的黄金期,出版社要实时关注并与各自的出版方向结合起来,快速反应策划出版。一个月前,可可西里和鼓浪屿成功申遗,还有即将举办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每年建筑界的奥斯卡奖——普利茨克建筑奖的颁奖,这些都是需要快速反应的优秀题材。


  国际视野 精准定位


  随着走出去脚步的日趋平稳和成熟,国外出版单位在挑选图书时,也是内容为王。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读者,对图书的内容还有阅读习惯,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建工社在选题策划之初,就需要精准定位,与作者一起探讨如何在创作阶段就能以国际视野撰写出既能满足国内读者需求,又能兼顾国外市场需要的原创选题。平日里大量的图书市场调研,以及与专家和学术活动密切的关注配合,近年来建工社自主策划的优秀外向型选题频频出现。


  关注政策 表达清晰


  作为出版人,应该关注国家政策,准确把握出版内容,把国家的立场主张转化为具体的议题和话题,转化为国际化的出版选题,并时刻保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度,恪守职业操守。


  随着“一带一路”高峰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重视,建工社正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图书市场的深度调研与开发。笔者策划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建筑的诗意文化”丛书也正在编写中,通过对中西建筑文化的研究比较,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国家的外交政策助力。


  借船出海 造船出海


  建工社开展国际合作业务以来,由于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非常好的国际声誉,与多家国际知名出版商(如伯克豪斯、普林斯顿)签订了战略协议,被赋予了优先合作权,这不仅仅体现在图书引进方面。依托合作方在海外的影响力,建工社的输出版图书迅速在海外进行流通、销售,体现了强强联合的力量。


  随着集团化的发展战略,建工社也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在海外收购出版社,设置分支机构来进一步扩大建工社的海外影响力。


  注重细节 保持活力


  无论是图书引进还是输出,都需要履行严谨的版权贸易程序。


  输出版图书不是快餐文化,要想保持其长久活力,体现我国文化软实力,建工社在输出版合同的制定、版权细节内容的保护、文字体例的编排、外文的校审、图书的装帧等方面,都要本着严谨的工作作风。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了图书活力的长久,也决定了出版社可以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作者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国际合作图书中心主任)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