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洪玉华)9月19日,报告文学《那山,那水》在京首发。该书是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的新作。这部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从余村这个小村庄10余年间的变化写起,讲述安吉、浙江、江南乃至整个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浙江北部的安吉县余村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2005年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地方。10余年间,安吉县虽碰到过这样那样的坎坷,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一条生态立县之路。
“故事都是具体的,漂流、农家乐、竹林、白茶等老百姓具体的生活元素,浓墨重彩的关于水资源的描述等。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亲民、经济繁荣、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在这本书中全用故事讲出来。”《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认为,这部报告文学最大的审美特点就是写的都是人的故事,而且是老百姓的故事。
绿色发展之前的老百姓、新一代的余村人,这其中相关人员的回忆,甚至内心的困惑、矛盾,在书中都有细致的描写。怎样才能把百姓故事写生动?何建明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好写。”
五下安吉、几易其稿。作者带着兴奋、怀着激情去写,编辑部使出了“洪荒之力”来编辑。会上,红旗出版社总编辑徐澜以及相关人员关于编写过程的介绍,透着把百姓故事写生动的“密码”。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在听取专家研讨后说,她拿到书后,在从杭州到北京的高铁上一气儿读完,很兴奋。作品着眼大时代、大主题,聚焦小村庄、小人物,呈现了余村、安吉变两难为两赢的生动故事,写出了改革之艰、转型之痛、变化之大。
“总结这一部书出版的成功经验,实际上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重大题材,科学谋划文艺作品的创作布局。”葛慧君说,《那山,那水》把思想性、时代性、文学性、人民性,很好地融为一体,厚重感中有温度。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