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肖家乡王家村农家书屋选书现场。本报记者 祝小霖 摄
□本报记者 王勤 祝小霖
台上,43个娃娃的朗读声高亢而嘹亮:“面对阳光,我们发出一个愿望:请允许,我们成为书籍边的一线光亮,穿过一扇生命的窗,去读懂五千年的辉煌……”
这一幕发生在9月18日下午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镇爱国小学旁的文化广场。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走进农家书屋主题实践活动的收官之作,赠书、荐书、选书,推进延伸服务工作会议、“中国农家书屋”微信公众号发布等机制升级、模式升级、服务升级三大“组合拳”打造出农家书屋文化惠民的升级版,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现场选书 机制升级
“这样的现场选书新颖务实,下次我想带农家书屋管理员一起来。”大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俊荣在放满各种入选总局《2017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的图书展示台旁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说。
9月19日上午,在扶余市肖家乡王家村农家书屋旁的活动中心,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等7家中央新闻出版单位向吉林各地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负责人推荐优秀出版物。
“此次各地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负责人都是带着‘真金白银’来现场选书的。”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许云鹏介绍,这区别于以往通过书店给农家书屋订书的二次销售模式。
荐书与选书的精准对接让中央新闻出版单位亦深有感触。“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清楚地知道农民对图书的真实需求。”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副社长高世屹说。
“展销进村、集中购买,现场选书、集中下单,精准对接、精准发力。”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刘晓凯在观摩此次荐书选书活动并与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座谈交流后说,这种机制可以推广至全国,开展全国性的农家书屋现场选书会。
前一天,爱国小学内,2017年全国“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示范活动精彩上演——中央新闻出版单位向学校和农家书屋捐赠1000多册图书。这样的活动,既巩固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也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延伸服务 模式升级
“我们正在打造一公里村屯阅读圈。”梅河口市曙光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孙洪发介绍说,为了使书屋的图书“活”起来,曙光镇建立市图书馆、农家书屋、村自然屯三级图书流动网络,将市图书馆图书流动到村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图书流动到自然屯,让村民实现就近阅读。
像曙光镇这样标准化管理的农家书屋在梅河口市有303个。除此之外,“数字书屋试看点”的吉视模式、“流动书屋乡间行”的延边模式等也让图书“流动”了起来。
“我们依托覆盖全省的广电网络,打造了数字阅读新平台电视图书馆。”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昕宇介绍说,电视图书馆正在逐步覆盖农户、村小、村部、农林科技站点等区域,提供24小时无间断服务,真正使“免费的电视图书馆”走进各镇各村。
互联网助推 服务升级
9月19日下午,在扶余市举行的吉林省农家书屋推进延伸服务工作会议暨“中国农家书屋”微信公众号发布仪式现场,刘晓凯表示,启用“中国农家书屋”微信公众号是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的重要举措。
“通过这个新平台,大量新鲜、有效的数字文化服务能够实时送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就能获取海量资讯和知识。”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马国仓说。
深化农家书屋延伸服务,不仅要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更要深化服务内涵。结合农家书屋的传统内涵,充分发挥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兴外延,在《中国农家书屋工程简报》、中国农家书屋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农家书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全媒体传播之势下,一个延伸农家书屋服务、探索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正在形成。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