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于2015年11月26日在北京举行。韩东 摄
□本报记者 章红雨
最近,辽宁出版工作者协会的曹旭在忙一件事,那就是组织全省出版社的青年编辑,迎战将在北京举行的大赛。
曹旭所说的大赛,是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在2017年8月启动的第六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大赛将于12月在京举行决赛。每次大赛,对于出版单位来说,都能发现一批优秀人才。
现任安徽出版集团旗下《市场星报》副总编辑、安徽画报社执行主编的刘冬梅,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首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刘冬梅认为大赛是发现编辑人才的有效途径。
其实,借助大赛等活动培育、培训人才,在新闻出版广电行业并不鲜见。5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人才培养机制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为行业造就了大批中坚力量。
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2017年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招收2017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信息在多家高校官网上传播,这是人教社于2013年9月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第四个年度招生。
对此,人教社社长黄强表示,人教社具有“编研一体,学术立社”的优良传统,“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实施“以科研创新为动力的人才兴社战略”。人教社响应国家《关于积极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的意见》要求,在人教社内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出版单位和科研单位的开发和创新能力,加快了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将出版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人教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位博士后余宏亮说,2年多的研究工作,让他对行业产、学、研、用一体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他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微课程”在教育信息化产品研发方面得到应用感到高兴。
顺应互联网时代需求,打破以往人才培养模式,满足行业改革发展需求,是总局鼓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大型新闻出版机构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举措之一。
5年来,除鼓励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外,总局还依托国家级新闻出版业重大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文化产业改革发展项目及与相关行业合作课题等平台,促进行业人才快速成长,受到行业用人单位欢迎。
需要提及的是,地方主管部门与总局积极呼应,出台人才培养政策。2016年5月,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出台的《关于加强现代服务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高端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培养出100名左右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创新思维,熟悉国际前沿技术和经营理念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领军人才。
发挥领军人才引领作用
数字显示,目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拥有新闻出版名家300名,行业领军人才500名,中青年骨干1000名,国际化外向型人才5000名,高素质管理人才3万名。此外,还有10万名适应新闻出版融合发展的高水平数字出版人才和版权服务人才,20万名新闻出版技能人才。
弥补行业领军人才数量不足、解决复合型人才队伍规模偏小问题,是总局实施名家工程、领军人才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工程、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青年英才培养工程、基层骨干培养工程等系列工程的初衷。
作为总局行业领军人才库中的一员,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费维耀说,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对行业发展非常重要。
的确,以人才工程为抓手,完善高层次人才遴选机制,建立健全动态考核管理评价体系,过去的5年中,总局造就出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编辑、记者、发行、装帧设计、新媒体技术、营销、版权、导演、编剧、制片、摄像、录音、美工、影视技术等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
以广播电视领域为例,2016年,以名编辑、名记者、名播音员、名主持人、工程技术人员、艺术人员、经营人员为主体的专业人员数量比上年增长23.98%。以这些人才为核心形成的团队,充满创新活力,为广播影视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培养行业紧缺人才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用人机制、激励配套机制相对滞后,资源、空间有限等因素,已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广电人才,特别是基层广电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5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地方主管部门始终将培训老少边贫地区广电人才作为工作重点。仅以2016年为例,总局针对西部地区共举办采编播、节目策划、影视译制、工程技术等内容的培训班24期,针对市县级广播电视台专业技术需求举办培训班10期,参与培训人数达2220人次。
与此同时,地方主管部门的培训也是紧锣密鼓。2016年,配合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北京农村公益放映平台系统培训,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对全区农村电影管理人员培训。同一年,围绕“村村通”“户户通”长效运维体系建设,甘肃省各级运维机构,举办120多期培训班,受训人员达2500多人次。
广电领域如此,新闻出版领域亦然。2017年9月,在南昌举行的第32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上,社长们对总局连年举办全国古籍整理出版编辑培训班一致给予赞赏,认为该班缓解了古籍出版单位对专业人才迫切需求的问题。
目前,全国古籍整理出版编辑培训班已举办16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近200次,培训学员近1300人次。
深化改革保障人才辈出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各级新闻出版广电单位积极行动,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定、修订干部人事管理办法13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调整编内、编外职工基本工资,完善编外员工工资体系,稳定了人才队伍。中央电视台成立全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组,与中宣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委对接,建立“即退即补”的人员补充机制,着力推动解决两套用人机制、两种人员身份问题。
灵活的用人机制,极大地激发了人才队伍活力。上述中央三台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仅是新闻出版广电业的缩影。
引人关注的是,来自国家层面的人事制度改革正在进行中。比如,鼓励开展国有控股上市出版传媒公司股权激励试点、国有新闻出版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探索建立首席记者、首席编辑制度,支持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探索市场化选聘人才的办法等,已写入《新闻出版(版权)业“十三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
人才是行业持续繁荣发展的动力。5年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及职称制度的改革完善,均为新闻出版广电业造就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了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