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十三五’扩大增量、做大体量、实施‘弯道超车’的核心战略。”说起近年来的融合发展思路,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毅介绍,辽版集团正以30多个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项目为先导,以申办并获批出版融合(辽宁)重点实验室为契机,提升团队优势,扩大IP资源,推动出版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赵毅看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出版业应该结合出版行业特点,做厚——增加优秀作者资源和优质内容积累;做精——丰富内容的表达形式和体验,满足和牵引用户需求;做实——数字项目遵循市场规则产生效益;做专——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数据检索和知识服务,通过技术迭代和数字化升级,实现传统出版社向知识服务商转型。
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加快转型,辽宁出版集团聘请了技术顾问,组建了总工程师团队,引进了10余名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建立信息技术中心和从事IP资源开发、数字营销、数字内容、数字印刷的若干专业化公司,实施市场化经营。建立了融合发展基地——北方文化新谷,创立了创业投资基金,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信息中心进行战略合作,依托融合发展实验室选聘首席科学家……在系统联动、内外协同的作用力下,辽宁出版集团从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转型全面提速。
“十三五”以来,辽宁出版集团一是全面推动集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ERP、财务管控、私有云等方面打牢基础;二是初步形成出版融合产品的创意、加工“中央厨房”,在微课、IP初级开发、数字加工等方面的成果较为明显;三是全面推动线上营销与社交营销,线上发行、电商运营、新媒体营销初具规模,该集团目前线上销售占比已经突破30%;四是利用各项资金支持做实市场化项目。
赵毅认为,知识服务是出版业当前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方向,传统出版行业应该主动作为、主动适应、主动应对,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创新优秀内容的生产、呈现和传播,实现出版业态不断升级。
转型融合进入“三化”阶段
跨平台融合项目“大耳娃”、IP化电商营销、AR/VR图书、专业出版数据库……辽版集团采取项目制运作办法,推动转型融合进入平台化、产业化、产品化发展阶段。
2015年年底,辽宁出版集团斥资2000万元在沈阳打造了国内首家全媒体互动型儿童主题乐园“大耳娃魔法帝国”,这是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大耳娃”品牌幼教教材衍生出的数字体验馆,成为该集团试水泛娱乐产业的“领头羊”。
在电商运营方面,该集团创新运营方式,打造IP化电商营销体系,集约开发支持多店铺运营的网店ERP软件系统,实现了辽版书“一键搬家”,为图书电商运营、库房管理、物流以及辽版书分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了电商流量转化,挖掘了大数据转化的价值。
辽宁科技出版社与西班牙知名出版企业派拉蒙出版集团联手,开发AR图书,面向全球开发,10余种语言同时推出,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册。
正在建设的“专职委员在线”网络平台,面向全国残联系统的60万专职委员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包括数字阅读、在线培训、职业考试、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累计注册学员86057名,平台日均访问量达到2万人次,累计访问量1900多万次。
目前,集团的3D博物馆项目、大教育平台项目、微电影项目、数字加工平台等出版融合项目都在推进中。
实施“五融”战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融合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集团全面制定了融合发展的战略体系,出台了“融出版(信息化)”“融资产(数字化)”“融管理(标准化)”“融发行(转型运营)”和“融团队(组织与人才)”的“五融”战略实施方案,以进一步推动出版融合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
下一阶段,辽宁出版集团将全面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做好“融出版”,创新作者和IP经营模式,利用数据分析提升出版效率,向数字内容产品、网络传播、视听方向发展;管好“融资产”,以优质内容为基础,拓宽内容应用领域,实现出版内容的资产化,积极参与文创孵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完善“融管理”,再造标准化业务流程、项目管理模式、内容数据标准、产品架构体系;做强“融发行”,形成大IP产品化、品牌化运营产业链,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机融合;建设“融团队”,以融合发展专家库管理集团数字转型项目、数字产品建设,以各单位的技术人才组成的集团融合发展领军人才库执行项目落地,使人人懂转型、人人想转型、人人会转型、人人融入转型。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