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吴玉辉: 眼含泪水书写《谷文昌》

2017-10-21 08:54:12 网络

  



     写一部反映谷文昌事迹的作品,一直是作家吴玉辉的心愿。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谷文昌》,该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入选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谷文昌》入选‘五个一工程’,是谷文昌的事迹感动人,我是沾了谷公的光啊。”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吴玉辉感慨道。

    “写自己熟悉的故事”

    其实,早在3年前,吴玉辉的《援疆干部》就曾入选“五个一工程”。在吴玉辉眼里,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要扬正气、接地气。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写自己熟悉的故事。

    “我曾经当过县委书记,我的长篇小说《守护》写的正是县委书记的故事。我当过援疆干部,我的长篇小说《援疆干部》写的正是援疆干部的故事。”之所以写谷文昌,是因为吴玉辉出生在福建省东山岛,这是谷文昌当年带领人民植树造林战胜风沙灾害的地方。

    小时候,吴玉辉的奶奶、父母给他描绘的家乡,是一座风沙弥漫、充满苦难的海岛。一场风沙刮后,不少低矮的房子连门都推不开。田地被风沙掩盖,老百姓被迫去逃荒去乞讨。谷文昌来后,面对漫漫黄沙,作出“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葬”的庄严承诺。他带领东山人民历经艰辛,植树造林,战胜了风沙灾害。等他离开时,东山岛已是著名的“东海绿洲”,是一个美丽的海岛。“我深切感受到,家乡百姓对谷文昌发自内心的怀念和敬仰。谷文昌去世已经30多年了,当地百姓依然深切怀念着他,逢年过节,东山百姓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作为一名东山籍作家,我有责任把谷文昌的感人故事写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样的典型,值得我用心用情去书写。”吴玉辉说。

    “感动作者才能感动读者”

    有关谷文昌事迹的书很多,如何把这位党的好干部写出新意,避免把作品写得像“先进事迹报告会”,让读者爱看,是吴玉辉必须面对的。

    在创作过程中,吴玉辉做了诸多探索。在创作构思上,避免叙事的碎片化。吴玉辉以寻觅谷文昌坟前的香炉捐献者为线索,把谷文昌的感人事迹串连起来,抛弃了传统的人物传记的时间写作顺序,试图带着读者在寻觅中走进一个共产党人磊落而无私的精神世界。同时,吴玉辉注重细节的开掘和描写。谷文昌身边的工作人员、当年跟随谷文昌植树造林的干部和村民、谷文昌的亲属……他们忘记休息,甚至忘记了吃饭,饱含深情地向吴玉辉讲述谷文昌的事迹。通过大量深入的采访,吴玉辉获得了丰富素材,使谷文昌这个人物显得真实而生动。另外,吴玉辉非常注意体现闽南的地方特色。在作品中,他适时穿插引用闽南俚语歌谣,使得作品既渲染了气氛又接了地气。

    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谷文昌的很多细节都让吴玉辉深受感动。“一部作品只有首先感动作者自己,才有可能感动读者。当我写到山口村何赛玉老阿婆的坎坷人生经历时,当我写到谷文昌和护林员蔡海福那段刻骨铭心的树缘时,当我写到儿子谷豫东和他的误会时,当我写到谷文昌临终前的最后牵挂时,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可以说,我是含着泪水写完这部作品的。”

    “用心用情写好中国故事”

    谷文昌这个典型很丰满,事迹很感人。他的为民情怀、创业激情、担当精神、红色家风感人至深。阅读《谷文昌》,你会看到谷文昌用权以廉、持身以正,公物涓滴不入私门,有着红色的家风:他带领东山人民种下了成千上万亩的木麻黄,可一家子吃饭用的桌子还是一张小石桌;谷文昌来到东山工作时,随身带着一只旧皮箱,14年后调离东山时,带走的还是那只旧皮箱,以及妻子亲手腌制的两罐咸菜;1981年,谷文昌去世时,身边只留下700元;去世之后,妻子史英萍一周内就拆除了家中的电话,连同自行车一并上交,她说:“这是老谷生前的交代。”谷文昌用全部忠诚履行了他立下的“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诺言。在他身上,体现了信仰的力量、忠诚的力量、人格的力量。

    “《谷文昌》入选‘五个一工程’,这不仅仅是中宣部、专家评委对作品的肯定,更是对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的进一步推动。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生活,用心用情写好中国故事。”吴玉辉说。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