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百读书社:武汉“文化版图”上的“悦读”空间

2017-10-24 08:42:38 网络

  □本报记者 汤广花



百读书社举办的各类阅读交流活动,让更多人体验阅读乐趣。百读书社 供图

    为了不让书店从武汉的“文化版图”中消失,一对武汉夫妇自筹近百万元用于它的发展经营;为了引导广大读者坚持读书,它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与提供雅俗共赏的优质图书;为了推广阅读活动,它举办了“拆书”等大量特色文化活动,帮助读者共同成长。它,就是百读书社。

    升级改造 满足多样需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百读书社的名字由此而来。“起这个名字,是希望倡导大家多读书、读透书。”一直从事图书工作的张惠军和王红桥夫妇,因为热爱书,于2011年投资打造了这家书店。据张惠军介绍,在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之间,书店主要经营教材、教辅、考试类图书,并销售办公用品,同时,结合武汉理工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面向全国网络学院学生提供教材邮购服务。

    “当时的网络还没现在发达,线下零售仍能维持经营,然而随着网店的兴起,实体书店受到冲击,日常零售经营渐渐无法支撑日益增长的租金。”张惠军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2013年,夫妻二人考察了全国多家实体书店的先行者,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地的特色书店。回到武汉后,两人决定对书店的经营模式重新定位,开始将店面升级改造。

    “我们把原打算买房的钱投入书店建设中,因为我老公说,如果想做,就要全力以赴。”王红桥说,在张惠军的支持下,她拆掉了店里原本高大笨重的书架,在靠墙的位置重新摆上木制书架,开辟出吧台、休息区、讨论区,书店中间的区域则被改造成阅读区。如今的百读书社集图书销售、文创产品、咖啡轻食、文化沙龙于一体,极大地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张惠军告诉记者,重新设计装修店面,花费约100万元。朋友们开玩笑说,这些钱如果投入房地产中,早赚回本了。然而,张惠军并不后悔:“我们的目的是保留住这片心灵的净地,不让书店从武汉的‘文化版图’中消失,期望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精选图书 坦然面对竞争

    2014年,焕然一新的百读书社重新对外营业。“优质图书是一个书店的灵魂,一家好的书店少不了高雅与通俗并存的图书。”王红桥对书店内的图书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减少教材教辅类图书,增加社科、文学、哲学、人物传记等经典、畅销书,如《大学之路》《这个历史挺靠谱》《整体诗学》《南渡北归》等。

    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王红桥最喜欢的图书之一。该书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王红桥说,经营这家书店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独自面对并处理很多事件,内心也会觉得孤单,这时书中的人物常常会带给她力量。

    百读书社内的读者除了武汉理工大学的学生,还有周边社区的居民。王红桥记忆深刻的是一位50多岁的老人,“他一直在我这里买书,后来才知道,他为了考取老年大学,一直坚持读书”。最终,只有中专文凭的老人以当年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他说,当年没有条件读书,现在重新拿起书本,发现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似乎又找到了人生的意义。”王红桥说,书店陪伴、见证了读者的成长。

    “实体书店的竞争力无法与网店相比,我们也会焦虑,但现在已经变得很坦然了。”在张惠军看来,如今坚持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能系统规范地读完一本书变得越来越奢侈。“碎片化阅读的好坏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实体书店会一直在那里,你走进去,便能安静享受一段完整的阅读时光。”张惠军说。

    以书为媒 体验阅读乐趣

    以书为媒,通过推广阅读活动,培养更多人的读书习惯,进而影响一个校园甚至一座城市的“文化版图”,是张惠军和王红桥共同的心愿。

    为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百读书社举办了各类阅读交流活动,如读书分享会、专业知识讲座等。其中,每周三晚上举行的“拆书”活动最受欢迎。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人,因为一本书围坐在木桌前,他们常常只读一段小小的章节,但由此产生的思考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所得。一个多钟头后,咖啡杯逐渐见底,书里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人们起身离开,书店的工作人员说声“下次见”,一切都温馨而自然。“紧张的生活让人们难以静下心一次读完一本书,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拆书’活动。”王红桥说,“拆书”活动已经坚持了3年,《爱的五种语言》《非暴力沟通》等一批图书都通过这种方式让许多读者受益匪浅。

    “由于紧邻校园,书店会根据学生或老师的需求,策划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活动,让大家获得更多有价值、易获得的体验。”据王红桥介绍,书店为学生开辟了一系列定制化服务,如就业指导、学习培训、课业专家演讲等。此外,还有英语角、法语角、留学咨询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世界读书日期间,在武汉理工大学开展“在象牙塔遇见乌托邦”青年淘书节;组织“青春笔迹”高校原创文学作品大赛湖北赛区写手线下分享活动;举办英语口语“流利说”武汉粉丝交流会等。“一家有价值的书店,能让更多人走进来,体验阅读的乐趣。”经营几年下来,张惠军和王红桥对百读书社未来规划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他们希望这种与高校结合的书店越来越多,将阅读的快乐带给更多年轻人。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