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从授权到英文版出版仅用半年时间,这是中文版出版方三联书店投入国际出版产业链的一次尝试——
《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英文版
由中共党史研究专家金冲及所著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以下简称《生死关头》)英文版刚刚由加拿大新学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获得了今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的资助。
一本学术主题图书能够成功走出去并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实属不易。从3月签约到10月出版仅用半年时间,对于一本翻译图书来说,这个出版速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是多方努力的成果,也是学术主题图书走出去的又一突破,亦是出版界向党的十九大献礼。”该书中文版出版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对外合作部副主任孙玮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
从国外读者兴趣点出发布局走出去
自2016年开始,三联书店陆续出版了“金冲及文丛”系列,包括《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生死关头》《转折年代——中国·1947》《联合与斗争——毛泽东、蒋介石和抗战中的国共关系》等。作者金冲及以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为背景,向读者展现了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道路及其曲折历程,剖析了中国道路具有强大而持久生命力的根源。
为何在“金冲及文丛”系列中,三联书店力促《生死关头》的走出去呢?孙玮告诉记者,与丛书中的其他图书相比,《生死关头》更似一本普及学术读本,它深入浅出又全面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道路抉择,正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一个个胜利的内在根源。从国外出版的兴趣点来说,这很适合对这一主题了解不多的读者和研究群体。
2017年伊始,三联书店就开始布局这本书的走出去工作。在三联书店总经理路英勇、总编辑翟德芳等领导的支持下,对外合作部全体成员积极为这本书的多语种版权输出努力着,共同寻找适配的海外合作伙伴,并计划在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时,实现英文版的出版发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使国外媒体及各界再次聚焦中国共产党。这本书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总结,也是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关键契机。”孙玮向记者如此解释。
合作对象锁定有情感共鸣的国家
然而,在西方世界找到弘扬中国红色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伙伴谈何容易。孙玮说,三联书店经过多方尝试,最终将合作对象锁定在与中国革命有渊源、有交集的国家和地区,这些情感共鸣为既有的合作基础增添了一份信任。
在加拿大,三联书店最终与新学术出版社达成了英文版的出版合作。加拿大新学术出版社以学术出版为主,与三联书店从出版梁思成的作品《中国建筑史》(英文版)开始就建立了合作关系,有互相信任、支持的基础。孙玮告诉记者,考虑这家出版社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参考是,加拿大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战友白求恩大夫的祖国。《生死关头》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关键时期,也必然包括了白求恩大夫在中国战斗生活的历史阶段。这些情感上的共鸣为促成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为该书后期在加拿大及北美地区的推广找到了目标受众和销售空间。
之后,在越南、白俄罗斯,三联书店都通过相似的思路陆续找到了合适的合作伙伴,这使得后续的翻译、编辑、设计等工作也都能在时间和质量上有所保障。
半年时间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用地道的语言表达中国文化内涵,用清晰的法律知识沟通合作条件,用系统的出版知识驾驭整体工作,专业化程度是赢得合作伙伴尊重和信赖的重要因素,也是走出去得以持续的条件。
在孙玮看来,在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10多年时间里,“翻译”成为嫁接中国故事和海外受众的桥梁,《生死关头》亦非例外。自2017年3月签约,到10月初翻译出版,中外合作者也都经历了巨大考验。因为,无论是翻译进度,还是编辑加工,半年时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经过多次谈判和共同努力,译者团队最终由熟悉中国历史的国内译者和加拿大译者共同组成,编校工作由加拿大编辑团队完成。
在这6个月的时间里,双方保持规律且频繁的业务往来。作为授权方,三联书店积极参与到外文版的出版进程中,在第一时间解决外方提出的翻译、编辑、封面设计等问题。孙玮说,这也是三联书店投入到国际出版产业链中的一次尝试。比如在封面设计时,国外设计师在了解书稿内容后,给出了3个设计方案,最终三联书店将其修改为兼顾中国特色和海外读者接受度的红色主题方案,将学术作品的严肃性和中共党史研究的主题紧密结合,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解释一些外国人不熟悉的概念,最典型的讨论莫过于书名的敲定。三联书店从“The Crucial Moment, Life or Death”等直译书名“生死关头”开始修改,听取多方意见后,选用了“The Great Juncture”这个对海外读者来说更为亲和的书名,而副标题直译为“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即“Road Choice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如今,《生死关头》英文版成功面世了,在今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期间,这本书还成功输出了白俄罗斯语、越南语和泰语,这些文版正陆续进入翻译流程。但孙玮还在思考,学术主题图书怎样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因为,走出去不仅仅是内容的传导,还要有国际化内容理想的叙述形式。“顺应异域文化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讲述中国故事,或许是未来中国参与国际出版的关键一步。”孙玮如此表示。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