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中小学生学中医”丛书: 为孩子们 讲好中医药故事

2017-11-14 09:05:05 网络


  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蒋小敏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开讲第一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供图


  □邓玉琼


  为积极响应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这一国家号召,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牵头,联合并组织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师编写,自今年3月初即开始策划“中小学生学中医”丛书。


  今年9月,《小学生学中医(上)》和《初中生学中医(上)》正式出版,并作为江西省首批“中医药实验班”教材投入使用。这套丛书的出版及投入使用也预示着江西省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出版实践迈上新台阶。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温青认为,国家对中医非常重视,正大力推进,中医药不单单是医学知识,还有其背后的文化和哲学,对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意义非凡。


  反复打磨


  打造中医药文化科普精品


  对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少家长认为“中医艰涩难懂,大人都很难明白,小学生怎么能懂”。为保证教材质量,编写团队汇集江西中医药大学多学科、多部门的专家教授成立“中医药进校园”教材编委会,深入中小学实地调查,开展课题研究,反复修改提炼教材编写思路,选择适合中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点。同时,还特别聘请中小学优秀语文老师参与编写,把关文字的审读,确保内容符合中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力求使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编写过程中,编写团队遇到最大的难题是:大学教授编写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常常把握不好语句的表述,在用词造句上有时会超出一年级孩子的理解力。为此,编写团队每写完一课,便让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审读、修改、完善,并拿到学校让孩子们试读,收集学生反馈,再做进一步修改。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文化知识,课程设置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每课时一个故事,通过16个有趣的故事,传递出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展示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同时,围绕每个小故事还配有详细的知识解读和相关的知识拓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实践。


  在第二次编写会上,南昌市湾里三小的语文老师建议,《小学生学中医(上)》可以用大楷体、田字格、拼音标注的形式,编成两句四字歌谣来引出知识点,这样可将学拼音、识字、学中医药文化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编写团队接受了这个建议。首批“中医药实验班”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第一课“中医药的起源”之后,授课老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蒋小敏对这一编写设计给予了高度的认同。


  编写过程中,我们既注重要涵盖中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兼顾江西地方特色。如起源于江西旴江流域的旴江医学,起于西汉,名医辈出,绵延2000余年,在中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又如江西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及享誉全国的“樟树帮”“建昌帮”中药炮制技术,均在教材中有专题介绍。


  做好“内容+”


  为“健康中国”助力


  传统文化是国家走向未来的根,基础教育是个人成长发展的根。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在丛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有一件小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选题策划会上,江西中医药大学一位教授谈道,现在社会上虽然对中医药进校园仍有所困惑,但在中小学校园内普及中医药知识确有必要。“如果能在青少年时及早普及中医药知识,就能更大程度地助力青少年的健康人生。”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我们除了在内容编写上注重实践性之外,还联合江中药谷、江西中医药大学等基地、单位作为教学实践地,组织学生到江西中医药大学参观体验,识别植物中常见的中草药,学习体验中医保健手法、中医传统功法等,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中的宣教上。


  接下来,我们将在陆续出版的丛书中引入二维码、AR、VR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超链接等新技术融合其中,将抽象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直观、具体、可触摸的3D内容,以学生们更喜欢的方式传递给他们。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过程中,我们深感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中小学学生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并非易事,然而在这条路上我们正在寻找更年轻的基点,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