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张君成
中国出版协会首创和主办的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现已发展成为集图书交易、信息交流、版权合作、新媒体技术展示、学术研讨于一体的、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图书馆配馆建盛会。
交易会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出版管理司、印刷发行司和各省(区、市)出版、文化、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华文轩出版传媒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山西新华书店集团、黑龙江出版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北京人天书店集团等出版单位都积极参与其中。
为总结前5届馆配会的创新发展经验,11月23日,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总结表彰会在辽宁举行。总结经验,探索前路成为本次会议的主题。历经5年发展,馆配交易会对规范馆配市场、推动当地图书出版、丰富图书馆馆藏、全民阅读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当前馆配市场的无序性依然存在,“低价中标”的恶意竞争也尚未消除。受全民阅读利好的大环境影响,馆配市场活力被进一步激活,广大从业者期待馆配行业服务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业内专家学者,大家表示馆配市场亟须一个统一开放、资源共享、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馆配平台,出版社、馆配商和图书馆应该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集约化服务驱动行业发展
在人天书店集团董事长邹进看来,馆配市场一直都以服务驱动发展,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的成立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由于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指标要求,从2005年开始,高校图书馆采购经费大幅度增加,催生了一批独立的馆配公司,使馆配成为图书发行的一个独立业态。
在这个过程中,以高校图书馆为代表的大型图书馆话语权加大,馆配市场逐渐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各种馆配会应运而生。而图书馆从以书目订单的模式,转变为书目订单和展会采购并行的模式,甚至有的图书馆以展会采购为主。展会采购所见即所得,订货周期短,订单率高。然而这也无形之中增加了馆配商和出版社的运营时间,如新华文轩的相关负责人就表示,他曾一年参加了十几场馆配会,疲于奔波。
在这种情况下,集约化服务成为行业所需。中国出版协会开始为馆配市场筹划,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出版社、图书馆和馆配商共享的展会平台,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应运而生。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国告诉记者这样一组数字:今年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累计采购码洋达7.2亿元,参加单位2758家,图书馆采购人数8330人,展览总面积43000平方米,参加图书馆5070家,参展图书总数量67.68万册。“我们打通了全产业链,打造了具有数据价值、出版价值、印刷价值的全国馆配信息和资源共享交易平台。”
从馆配到馆建的升级转变
集约化的创新服务使得馆配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全国馆配商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期刊协会民营期刊营销分会会长、人天书店集团总经理施春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图书馆馆藏资源模式和服务方式的转变,馆配市场发展方向悄然改变,亟待数据服务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对于行业的交易会来说,也急需从“馆配”转向“馆建”,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也亟待创新,要对新的内容进行关注与引导。
首先是电子数据建设。随着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馆配行业大数据分析、应用的需求加强。通过技术手段、流程化服务将繁琐的服务通用化,是馆配商必须要做的事。“这也反映在电子书的建设上。现代图书馆以阅读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导致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向数字化转变。”施春生表示,馆配市场亟须一款统一、成熟的电子书平台,构建起良性的馆配电子书生态体系。“历届交易会都会特设电子书专区,馆配的数字化发展仍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其次是数据库与图书馆使用软件建设。施春生表示,许多图书数据库搭建完成后,其数据更新与后续维护滞缓,很多处于信息不完整或不可用状态,馆配商需保证数据库的长期维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图书馆使用软件也需要持续更新。
最后是图书馆设备与使用加工材料。图书馆设备自动化升级成为提升服务的必要保障。例如自主借还系统、阅览设备、图书维护设备等,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解放人力,让馆员更好地服务读者。而图书馆智能磁条、芯片等材料的创新升级,可保障图书馆资源的正常流通,方便资源管理,拓宽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施春生说:“这些都是未来馆配行业需要关注的。”
施春生认为,未来的馆配会还应关注新技术。“现在的机器人+图书馆,打造图书管理新模式;Vive图书馆,打造VR阅读平台,为读者带来VR阅读新体验;图书馆裸眼3D设备,刷新图书馆服务新体验。我们行业应该多关注这些新技术的发展。”
构建完善馆配生态环境
如果说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对于内容的关注是微观创新,那么打造馆配大生态则是宏观方向的创新。邹进认为,未来的馆配市场应该是开放共享的,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圈作为支撑。“伴随图书馆资源建设需求的提升,馆配市场亟须一个统一开放、资源共享、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馆配平台,来聚合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等各方资源,构建起完善的馆配生态环境。”
邹进希望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承担起这个责任。“今后我们仍需要开放性思维,既引导用户需求,又满足用户需求;既顺应市场,又规范市场,构建起稳定、开放的馆配市场动态平衡体系。”
刘建国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目前出版物馆配馆建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出版社和馆配商、馆配商和图书馆的沟通,“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将新业态的内容全面整合到图书馆文化建设中。”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