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激活经典 熔铸古今

2017-12-16 09:50:57 网络

    □本报记者 李明远





    淡雅的书封,精致的装帧,当读者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以下简称“百部经典”)(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首批10种图书时,首先能感受到这套古代典籍普及读本的厚重。翻开其中一册,读者又能从统一的编纂体例中,感受到编纂委员会、解读人化繁为简的用心。导读提纲挈领,原典精选底本,注释明白晓畅,点评画龙点睛,在“百部经典”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款款向读者走来。

    首批10种图书于今年9月出版后,学术界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它是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后,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努力和尝试。读者打开“百部经典”,既能体会到经典绵延的生命力,又能感悟出其中的时代价值。

    萃取精华 赋予新意

    作为由中宣部等部门支持和指导、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百部经典”在学术界潜心研究、钩沉发覆、辨伪存真的基础上,对历代典籍中最精髓、最精彩的部分进行深入阐释。

    首批10种作品包括《周易》《尚书》《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管子》《孙子兵法》《史记》,10种图书摆放在一起,颇为壮观。

    精品成果往往诞生于反复的策划、调研与探讨之中。在国家图书馆“百部经典”编纂工作办公室,有一组书柜,摆放着分类明细的纸质材料,包括会议纪要、工作规范、作者初稿、审订意见等。这些材料是“百部经典”首批10种图书诞生过程的见证。

    2014年年底,国家图书馆在中宣部指导下,着手策划一套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向大众普及的传统经典读物。在扎实准备基础上,2016年4月8日,“百部经典”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将遴选中华传统文化中100部经典,萃取精华、赋予新意,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为大众读者提供一套立足学术的古代典籍普及读本。

    国家图书馆聘请了饶宗颐、叶嘉莹等19位在传统文化研究方面造诣深厚的学者担当顾问,并专门成立编纂委员会,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担任主任委员,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担任副主任委员,成员包括瞿林东、许逸民、陈祖武等。

    “在当下,聚合全国优秀的学者,做这样一套既立足学术又面向大众的丛书,是颇具历史使命感的作为,更应该全力做好,做成流传后世的经典。”一如《尚书》解读人钱宗武所说,编纂委员会在工作伊始,就达成共识——“激活经典,熔古铸今,立足学术,面向大众”。这套丛书也应成为广泛认同、传之久远的经典范本。

    让文化经典走进当代生活

    在图书市场传统文化读本品种繁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韩永进认为,这些经典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华文化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我们的文明能传下来,就是盛世修史修志。同时,经典中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和时代共振共鸣、高度契合的,它正符合时代的需要。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百部经典”既追求学术上的高水准,又力求古为今用,让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融入课堂教学,走进人们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

    “我们选择的标准首先是经典,也就是那些在历史上长期滋养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典籍;其次,具有现实意义,或者有助于修身立德,或者有助于治国理政。”袁行霈表示,《全国古籍总目》收录中国的古籍将近20万种,但谁也不可能将其读完,古代的经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选取100部加以导读、注释和点评,就是希望帮助读者理解,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赋予时代价值方面,“百部经典”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典籍,把那些具有代表性、富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经典选取出来,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深度契合点。“所谓深度契合,就是不给古人贴标签,不能生硬对接,而要以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提高人们的品德、修养和智慧,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提高治理国家的水平。”袁行霈这样解读。

    “之所以选择《尚书》作为‘百部经典’第一批图书,是因为《尚书》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几千年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学术界是有共识的。”编委会参与审订《尚书》的专家陈祖武表示,古代的政治家,他们探讨治国平天下道理的讲话、制度、典章,其中隐含的道理,对当代仍然有价值。

    解读最终落脚于普及

    翻开“百部经典”中的《管子》一书,能感受到全书在内容、体例、版式设计方面,庄重典雅而不失活泼,从导读、正文、注释、点评、旁批中,能看出清晰的层次。

    “‘百部经典’选了很多学者来做注解,从根本上来讲,是方便一般读者们读得懂、读进去。”担任“百部经典”顾问的楼宇烈如是说。

    编纂这100种图书,预计将有500位学者参加。专家们的解读既保证了学术水准,也促进了经典向大众的普及。这次“百部经典”中采用的旁批,就是一次尝试。解读人通过旁批可以将遣词造句、思想深意、选篇价值等精彩的地方告诉读者。旁批空白处,读者也可以写下读后感或疑问。

    瞿林东在撰文推介《管子》一书时举例说,解读者孙中原在《管子·形势解》一个段落的旁批中写道:“客观规律无形象,把握规律靠抽象。”这两句话,既与原书内容相关,同时也使读者对“规律”有一种明确而简要的理解,很耐人寻味。这样的“阅读引导”在书中很常见。

    “百部经典”首批10种的出版是一个开端,后续图书预计将于2018年陆续与广大读者见面,届时读者将有机会在更多经典中浸润心灵。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