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地理 >

湄公河畔的两个傣族村寨

2017-02-13 10:35:34 

在湄公河上,两个相距350公里、但分属不同国家的傣族村寨,如今它们都表现出对经济全球化的强烈渴望,他们希望能够在橡胶作物的带动下,过上有些城市化的生活,比如拥有汽车、让后代们到政府部门里工作。然而这两个本是同源文化的村落,在当今巨大的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却有着很不同的文化上的表现:一个仍能在强大的现代文化下保持着核心文化上的传统;另一个则在文化上发生着断裂,正在远离传统上的傣族核心文化走向现代的经济文化。

湄公河畔的两个傣族村寨

夕阳下,湄公河畔的哈拜村寨。这里的河水、土地与其上的树木、民居、农耕作物依旧是几十年前的样子。摄影/刘世阳

湄公河畔的两个傣族村寨

但在沿湄公河上行350公里中国境内西双版纳的曼乍,随着橡胶国际价格的上涨,从前是原始森林的地方都已变成了橡胶林。每到割胶的季节,清晨,橡胶林间的山道上就会出现一条摩托车的长龙。在这里,家里富不富就看他们有多少棵橡胶树。摄影/刘世阳

清晨6点半时,39岁的岩化已经醒来,这是他在傣族园里每天晨跑的时间。岩化所在的曼乍是西双版纳橄榄坝傣族园五个村寨中的一个。自从5年前,一家公司开始对在橄榄坝上的这五个村寨进行旅游开发之后,岩化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给那些进行泼水表演的演员们播放音乐。

地处热带的西双版纳一年中只分为干季和雨季。现在是干季,从早晨开始,澜沧江边的这片坝子上常常会弥漫着一层浓浓的雾气,气象学家称它为“辐射雾”。这种“辐射雾”会一直持续到中午,然而这样一天的开始却预示着午后这里将会是阳光明媚、气温陡升。

早饭后8时,岩化再一次在镜子前面梳理了一下头发,整了整身上的西装领带,然后戴上他的黑色礼帽步行6分钟去上班。他上午的工作是清洗泼水广场里的水池,傣族园管理公司给他的工资是一个月1000元。

与此同时,在顺湄公河下行到350公里处泰国境内的清莱哈拜村寨里,41岁的村民康美芝的一天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她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赶集,在同样典型的“辐射雾”里,她要骑摩托车到2公里外的另一村寨,买上一些日用品,然后第二天在本村的集市上卖掉它们。下午,她则在湄公河岸边的一家小餐馆里帮忙,挣些工钱,可能是100铢。康美芝的丈夫则像这里的很多村民一样,会在5时起床,去他家的地里修整种植的蔬菜和烟草,除回来吃饭外,要到下午5时才收工。与曼乍村的岩化一样,康美芝的丈夫也喜欢晚上坐在沙发上悠闲地收看电视里的当天新闻节目。

然而每年的3月中旬开始,岩化的生活就没有这样轻松了。他要在凌晨3点钟起床,骑上摩托车,带上他的割胶工具,乘渡轮到澜沧江对面他们家的橡胶园里,他必须赶在太阳出来气温上升前把当日的胶割完。然后再赶到家中,休整吃饭后去上班。这样的生活要持续8个月。

对于哈拜的康美芝来说,她一年只需要在她家橘子树收获的时候去几次就够了,橘子给她们家每年带来2万铢的收入,这相当于岩化家橡胶林收入的五分之一。对康美芝来说,更多的收入则来自她每天在村寨之间的小买卖和在她叔叔的小餐馆里打工。

湄公河畔的两个傣族村寨

哈拜、曼乍村寨位置图

挣更多的钱是目前最主要的事情

与西双版纳曼乍村世代相传的傣族不同的是,哈拜村寨里的傣族是近100年来为寻求更好的土地和躲避战乱先从西双版纳迁到老挝,又从老挝迁徙而来的,所以至今他们中的一些人仍在橄榄坝有着亲戚。

然而虽时光斗移,国情、制度不同,彼此又相距数百公里,但在市场经济、世界消费文化大潮的冲击下,这两个同发源于西双版纳、都坐落在湄公河岸边的傣族村寨,如今却处于极为相似的境况:为了拥有从电视里看到的世界一体化的那种富裕、便利的生活方式,他们都把挣更多的钱当做最主要的事情!

湄公河畔的两个傣族村寨

每天下午3时,曼乍村民岩化的工作就是为傣族园中心广场上的演员们播放音乐,站在他身旁持话筒的是泼水现场节目的主持人。摄影/张超音

湄公河畔的两个傣族村寨

从傣族园5个村寨里挑选出的年轻男女村民们,则随着岩化播出的音乐为来访的游客进行泼水表演。摄影/张超音

对岩化一家来说,他们想供两个正在读高中的孩子去读大学,这样以后他们就可以到政府部门里工作,他们还想像其他的村民一样买一辆汽车。“我们这里的人和外面一样,现在开始想买车了,所以你会看到每个人时刻都在忙着做自己的事情。”岩化说。

自从公司进入到傣族园的管理之后,5个寨子的326户人家,每户的收入每年至少增加了1000元,这是岩化的估计,公司的估算要比这高出数倍。每天下午,当大批的游客随旅行团涌入到傣族园里,观看这里每天都会有的傣族歌舞和泼水表演时,他们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门票收入,公司会从门票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给职工和演员们发工资。同时,岩化和他的妻子还会期待游客们住在他们的家里,但只有散客会住下,而随团的大量游客当天都返回到州府景洪城里。

对泰国哈拜的村民来说,他们发现现在赚钱要比以前容易了,但需要用的钱数却更大了。现在全村400户人家已有近100户有了汽车,这只是近4年来才出现的情况;同时建新式的傣式房屋也在几年前开始流行了起来。

和岩化对自己子女的期望一样,康美芝的丈夫希望他们最小的女儿能够到师范读书,然后做老师,或者到政府部门里做事。但如果子女实在没有在外面做成事情,那就回到家里做农活也罢,这与岩化的想法惊人地一致。因为在他们看来,在湄公河边生存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没有钱了,到地里转一转,总会能找到吃的菜回来!”两个村的村民都曾这样说过。

湄公河畔的两个傣族村寨

干季里,泰国哈拜村寨临近湄公河的一条街上,忙碌一天的几位村民正在一小商店前悠闲地聊天,一些从曼谷来的顾客刚刚在这家小商店买了一些手工布衣后离去。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