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摄影师和他发现的“纤夫世界”
1996年,正在拍摄长江源的摄影师郑云峰听闻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来年即将通航的消息,提前赶来三峡进行“抢救性拍摄”(他原本准备从源头依序拍摄长江的)。他自筹资金打造了一艘渔船,以“渔民”的身份在三峡拍摄、生活了七年半——直到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至135米。他以海量的照片记录了三峡的各种景观,其中以与纤夫文化有关的景观——纤夫、纤滩、纤痕、纤桩、纤孔、纤道——最有价值,他是第一个系统、深入拍摄这些景观的摄影师,可以说,他是这一景观的发现者、建构者。
摄影:郑云峰
拍摄时间:1998年9月
拍摄地点:巫峡险滩香炉滩
说起三峡,我们似乎都很熟悉,三峡可能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景观之一。在中国,谁没读过那些关于三峡的诗词文章呢?小学课本中就有李白写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中学的语文课本中既有今人余秋雨的散文《三峡》,又有从古人郦道元《水经注》中节选的文言文《三峡》。不仅今天如此,早在古代,三峡就名闻遐迩。我统计了一下,《全唐诗》(含诗4.89万首)中写三峡或提到三峡的诗有300多首。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已经建构了一个三峡的形象。这个三峡的形象虽有差异,但大同小异。
我去过几次三峡,既顺水也逆水走过,还去过三峡中一些支流中的峡谷,如大宁河小三峡等,但我头脑中的三峡形象也没有离开前人为我们划定的范围。我总结了一下前人为我们建构的三峡形象的几个要点∶首先是自然景观雄浑壮丽,这不用说了,无数诗篇吟诵了这一点;其次是江水气象宏大且具有豪放迅疾、一日千里的速度之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郦道元的《水经注》,都有江水流速之快的描述;还有三峡两岸猿声不绝造就的凄清之美,郦道元之文是始作俑者,其后三峡诗中猿声多。在一个名为“诗词名句”的网站中,我搜索到写三峡的猿与猿声的,有近300句。
除了自然之美,三峡更具有人文之美。三峡中处处流淌着神话和传说:巫山神女、昭君故里……无数的诗文建构着与这些人物相关的三峡形象。在“诗词名句”网,关于三峡的诗词有千余篇(直接以“三峡”二字命题的就有近400篇),其中昭君、神女分别出现119次、199次……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