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地理 >

神秘消失的文明——良渚

2017-02-24 10:58:43 

散落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之光”,这一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古老史前文明的由来去终及这一文化本身所展现的奇特现象,让人困惑和不解。由于它被遗失得太久,也由于它被认识得太晚,以致它对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重要性,往往被人忽视。对于这种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文明,考古是解读它的最好方式。良渚文化考古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早在1936年就拉开了序幕,但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总是持续不断地有所发现。今年3月的又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终于将本刊记者带到了现场。我们希望这组图文报道能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早已消失了的文明时代。

神秘消失的文明——良渚

余杭反山墓地1986年夏季发掘时的坑位。这片墓地是良渚文化中期最高等级墓地之一,曾出土近千件精致玉器。

当地农民在农村箱子田改造时拟将高墩推平,竟推出了陶片、石器等良渚文化遗物,其中不少成了盗墓分子的囊中物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小洲,那一定是江南水乡的地域特点。的确,良渚是紧邻杭州的一个物阜民康的小镇。尽管它和其他的江南小镇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区别,然而在考古学家眼里,却意蕴悠长。

神秘消失的文明——良渚

“良渚遗址群”景貌 虽然良渚文化的重要遗址在江苏、上海等地屡有发现,但良渚文化的中心区域则在杭州西北部的良渚、瓶窑、安溪(现隶属余杭市)一带。这一区域北起天目山麓,南迄小运河,东自临(平)塘(栖)公路,西至瓶窑镇西,面积约为33.8平方公里,其间密集地分布着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等级大墓地、祭坛及另50余处出土过玉器的遗址。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人工建筑基址——莫角山遗址是这些遗址共同拥有的一个中心。中国政府已决定将良渚遗址群建成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并计划在2004年10月正式申报《世界遗产名录》。

神秘消失的文明——良渚

以良渚镇为中心并以其命名的良渚文化是一段消失已久的史前文明,其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良渚遗址出土的各式璀璨生辉的玉器。对良渚及其神秘玉器向往已久,而最新发现的浙江桐乡新地里良渚遗址,终使这遥不可及的史前文化神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先期赶到上海博物馆和浙江博物馆,想早早浸润在良渚文化的氛围中。凝视着神秘精致的远古文明的遗物,不由让人生出种种惊叹和疑问: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时代,良渚先民是如何将一块块美石雕琢得如此精巧细腻?陶罐、玉器上的符号意味着么?难道它们真是出自5000年前的江浙先人之手!那是一种怎样的社会环境,竟能孕化出如此超凡脱俗的物质文化?良渚文化从何而来,主宰良渚人日常生活的是什么?这种当时最先进的史前文化又为何神秘消失呢?带着诸多的迷惑,我们来到新地里考古挖掘现场。

那些离现代文明异常遥远的各种史前遗迹及其文化现象,正是让人魂牵梦绕的人类儿时旧梦

新发现的遗址位于桐乡市留良乡湾里村4组,新地里是遗址所在高墩的地名。2000年11月底,当地农民在农村箱子田改造时拟将高墩推平,竟推出了陶片、石器等良渚文化遗物,其中不少成了盗墓分子的囊中物。桐乡市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获悉后及时采取保护措施。2001年3月21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正式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神秘消失的文明——良渚

2001年夏季浙江桐乡新地里遗址挖掘场景。

神秘消失的文明——良渚

当我们七转八绕终于摸到新地里遗址所在地时,考古队队长蒋卫东和他的队友们已在这里连续工作了4个多月,布方发掘达2200平方米,清理出良渚文化墓葬109座,并出土了陶、石、玉等各类文物1100余件(组)。

蒋队长是个健谈的人,一个中午几乎滔滔不绝。这位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的高材生最感兴趣的是史前考古。这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对一般人而言,中国夏商周以后的历史已够纷繁复杂,即使是夏商周时期,还有许多问题处在朦胧之中,要梳清如云遮雾罩般的史前时代的历史,岂不更是难上加难!

对史前考古情有独衷的还有蒋队长的老搭档——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站长刘斌,这两位浙江考古界的“中生代”竟都认为史前这段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更能发挥人的想象空间,也更能体现考古的优越性,况且浙江一带史前遗址很丰富,搞史前考古是最理想的地方。在与考古学家面对面的渐进沟通中,我慢慢领悟到:那些离现代文明异常遥远的各种史前遗迹及其文化现象,正是让人魂牵梦绕的人类儿时旧梦。

良渚在历史上就以出土古玉而闻名。当时在良渚附近的乡镇,冬闲时挖玉几乎成了当地农民的一种副业

自新地里遗址挖掘以来,媒体采访报道接连不断,然而考古队却始终保持着低调。虽然这是规模至为庞大的墓葬群,也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但与以前发现的良渚早中期王陵级墓葬、祭台如反山、瑶山、汇观山、莫角山等重大考古发现相比,毕竟还有一定的差距。然而这种曾经沧海的理性与淡然反却挑拨起我们对以往良渚考古的好奇。

良渚在历史上就以出土古玉而闻名,这里的村民常常在田地里挖到玉器。据说清朝末年安溪一位姓洪的农民曾掘出几担玉器。古董商乘势收购,其中不少还漂洋过海,成为欧美及日本公私收藏之宠。当时在良渚附近的乡镇,冬闲时挖玉几乎成了当地农民的一种副业。当农民把这些被误认为是周、汉遗物的玉器挑到上海时,都能卖到他们意想不到的好价钱。这件事终于引起西湖博物馆一位研究地质又爱好考古的青年施昕更的兴趣。1936年,馆里批准由他负责在自己的家乡良渚镇组织发掘,但由于乡民不理解,处处阻拦刁难,在小规模发掘了6个点后只得匆匆收场。很遗憾,这6个点都没能挖到想找的玉器,但歪打正着发现的陶器和石器似乎价值更大,因为这些陶、石器比施昕更想挖的“周、汉玉器”年代要早得多。这一发现给人们思想带来的冲击是可以想见的。因为在中国古代文献或方志中,商周之前的浙江往往被斥为荒服化外之地,直至春秋战国时,这里依旧保持着落后的断发纹身习俗,似乎这里的文明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带。而考古已经揭示,江南和中原一样有久远到石器时代的文化。

神秘消失的文明——良渚

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地里考古队队长蒋卫东先生向本刊记者介绍遗址发掘的最新情况

无论是良渚的发现,还是它在1959年被正式命名,以至它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意义,都与玉器息息相关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