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教育 >

抵抗与坚持: 肖恩·斯库利的艺术/菲利普·多德

2017-01-18 11:27:34 

  #FormatImgID_0#

  主办单位:湖北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7年1月10日——2017年3月12日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1-3号厅

  开幕时间:2017年1月10日下午16:00

  开幕地点:湖北美术馆一楼公共大厅

  展览总监:傅中望

  策展人:菲利普·多德

  

抵抗与坚持: 肖恩·斯库利的艺术/菲利普·多德

▲ 肖恩·斯库利 / Sean Scully

 

  抵抗与坚持: 肖恩·斯库利的艺术

  菲利普·多德

  “我们两人刚才谈话所使用的这种语言原来是他的语言,后来才变成了我的语言。像家、基督、麦酒、主人这些词,从他嘴里说出来和从我嘴里说出来是多么不相同啊!”

  --斯蒂芬·迪达勒斯,詹姆斯·乔伊斯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辨明真理的世界里……你不能仅了解一面之词……我的作品重在表达“经典性”或“永久性”,而不是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以一个单一的观点一概而论。

  --肖恩·斯库利

  

抵抗与坚持: 肖恩·斯库利的艺术/菲利普·多德

  ▲《爱慕》 布面,亚麻和木条油画 274.3 × 396.2 cm 1982

  (一)

  抵抗与坚持对于肖恩·斯库利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此重要,以至于他将其作为2006年出版的艺术评论合集的标题。肖恩以对艺术家 乔治·莫兰迪的评论文章开篇,赞扬这位意大利画家抵抗与坚持的态度和他“不妥协,不逐流”的天赋。当全世界都在向宏伟的抽象作品迈进时,莫兰迪却在意大利的小镇创作不起眼的小具象画;他参与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对话,却又不在其中,斯库利如此说道。

  这篇文章是对艺术家莫兰迪详实的介绍,但从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作者对莫兰迪的忠诚和信赖。肖恩·斯库利是在用坚持的态度抵抗“玩[艺术]游戏”吗?还是坚持和抵抗两个话题本身就有矛盾性?抵抗,常用在战争的语境中,意味着保持现状的决心,而坚持则恰恰相反,意味着一种推进,向前迈进。那么,抵抗与坚持之间的关系究竟何在?

  在肖恩·斯库利的绘画作品中,几乎每一件都建立在关系、悖论与矛盾的基础之上,而这些词汇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他于1982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崇拜》明显地表现了横向与纵向条纹之间的关联,但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关系?这幅作品似乎在刻意阻挠我们从条纹中寻找一种单独的模式或者节奏——毕竟,在画中右起第二列横状条纹没有延伸到画布的顶端。网格绘画作品由竖状条纹组成,表现出一种秩序感,但是作品的局部却不是完 全按照网格依次排列;绘画的色彩之间有着家族的相似性,在视觉上鼓励观者去寻找一种对称性,却遥不可及。更不得不提的是作品的标题《崇拜》(源自三位贤士寻访新生耶稣的故事)。看到画中心左起的三个图案与右起的二个图案,观众会认为这幅块状条纹作品是抽象的宗教画。但事实上,像先前多种解读尝试一样,这样的解读令人看到希望,但结果还是空手而归。《崇拜》这幅作品,引用诗人叶慈 (John Keats)的话是“使人超越思想”;用肖恩·斯库利自己的话说是“无法被征服” 。

  

抵抗与坚持: 肖恩·斯库利的艺术/菲利普·多德

  ▲《天幕》布面丙烯 198.1X304.8cm 1970

  肖恩·斯库利漫长的艺术家生涯,见证了他不妥协,追求矛盾的坚定不渝,借用象棋的术语来说,在对局中不断“将军”。在创作早期,斯库利曾说过,他希望创作一种刻意地给人带来不安感的艺术,通过汇聚欧洲艺术史和美国艺术史,融入艺术家蒙德里安的有序性、精神 性和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的自由感 。这种有序与自由的张力不仅在他的绘画如《崇拜》中有所体现,同时这种破裂的状态更成为其职业生涯的标志。从时间顺序上来看,《光之墙》(Wall of Light)系列(见《光之墙·热》)虽色彩浓厚鲜艳,却在某种程度上以不易察觉的方式地预示着黑白灰《多立克》(Doric)作品系列形式上的朴素(见《多立克·阿婆罗》。斯库利有时仿佛想要抗拒对自己作品的忠诚,打破一种惯性的坚持。正如斯库利的同胞,爱尔兰诗人叶芝 (Y.B. Yeats)曾写道的那样,“没有被分裂过的东西,都不会是完整或唯一的” 。

  (二)

  虽然,肖恩·斯库利的抵抗与坚持可以追溯到他的生平和艺术史的背景,但是,正如本文开头所引用的文章片段,这也可以放到一个更大的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在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举步维艰地向艺术家的命运靠拢的年轻人斯蒂芬·迪达勒斯,遇见了一个英国天主教徒。斯蒂芬明白,作为一个爱尔兰人,他与英国天主教徒说同样的语言,但是从他口中说出的话听起来却不一样。正是这样的身份与认知驱使他不像普通英国人那样从单一的视角来看世界,至少他会换位思考,甚至经常会从多个角 度来看世界。

  肖恩·斯库利于1946年在爱尔兰出生,幼年时随家人移居英格兰,在那里接受教育,后于1975年移民美国,后期又在纽约、德国和西班牙生活。不论作为普通人,还是艺术家,归属感对于他来说都是既复杂又不完整的。他曾说觉得自己有双重身份:“事实上我是一个有双重身份的人,所以有时候不都是那么舒服。”

  像乔伊斯的主人公史蒂芬被夹在两个世界中间一样,斯库利不仅仅是栖居在一种(艺术)语言中,并且能意识到艺术是一种语言,而且能意识到在用非常特别的方式使用这种语言的同时,他还拥有其它的语言。他决不让自己无意识地停留在某种语言里,而是将这些语言置于运动的状态中,时而联合,时而分离。人们可能会觉得,这种归属的不确定性也正是移民的特点。

  甚至在同一个系列的绘画作品中,艺术家也会以一种无情的方式来破坏并抵抗自己对该系列的忠诚。在70年代中期肖恩·斯库利移居美国时,他开始接受极简主义,使用胶带和各种黑色——黑与红,黑与灰,黑与黑——来创作艺术作品。但是,这些最朴素的绘画作品的色彩却来源于夜色,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是“浪漫主义绘画”。这些作品可能臣服于其极简主义的观念,但它们也通过过度浪漫的渲染,对其加以破坏。他的作品《多立克》(Doric)系列中,这些严峻的黑色、白色和灰色的色块也是如此。然而,作品当中不朽的精华是这些色块之间那层微薄、脆弱的红色与白色条纹的涂层。

  

抵抗与坚持: 肖恩·斯库利的艺术/菲利普·多德

  ▲《对角之光》 布面丙烯 243.8 × 304.8 cm 1972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