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教育 >

【讲座预告】丁宁:贝尼尼的世界为何如此动感?

2017-01-18 22:28:40 

  清华艺博系列学术讲座

  丁宁《感动心灵的西方美术》(共12讲)

  第九讲   贝尼尼的动感世界

  主 讲:

  丁 宁(北京大学教授)

  时 间:

  2016年1月3日

  周二晚 19:00-20:30

  地 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四层报告厅

  主 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承 办:公共教育与对外关系部

  说 明:讲座免费入场,无需预约。因报告厅容量有限(200位座椅),请听众按到达顺序就坐,坐满为止,请勿占座。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第九讲  贝尼尼的动感世界

  贝尼尼是意大利巴洛克美术的首席雕塑家,他可谓多才多艺。人们曾经这样写道:“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他给予他那个时代的影响,历史上无人能与之匹敌。他又是谁呢?

  双人甚至更多的人物所组成的雕像是贝尼尼特别擅长的创作对象。《普路同和普洛塞耳皮娜》就是其中一件经典的雕塑作品。作品中的普路同是谁?这件作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希腊神话中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阿波罗和达芙妮》,被贝尼尼创作成组雕后,曾引起全罗马城的轰动,贝尼尼顿时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这是一尊什么样的雕塑,为何能让如此多的人为之怦然心动呢?

  贝尼尼的雕塑作品强调激情和动感,人物的结构紧凑、简洁,但实际上已经叙述了神话的全过程。大理石是如何在他的手中失去了重量,并被赋予了生命的呢?

  主讲人简介

  丁宁,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事、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展委员,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美术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3-1994年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术史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赴哈佛大学进修。曾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十多年,任史论系教授、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希腊奥纳西斯基金会最高研究基金资助、德国ZKM研究资助、美国盖蒂研究院研究资助、哈佛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中心(Villa I Tatti)研究资助,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及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等。

  著有《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艺术的深度》《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美术鉴赏》《感动心灵的西方美术》《看懂美术》和《西方美术史》等;译有《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罗瓦》《毕沙罗传》《注视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媒体文化》《视觉品味》《博物馆怀疑论》《解码西方名画》和《一个感动美国的故事:肯尼迪夫人与<蒙娜•丽莎>的相遇》等。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