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教育 >

2016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营圆满结束

2017-01-18 22:29:43 

  日前,为期一个月的2016国际陶艺工作营已经圆满落下帷幕。 10月10日至11月30日,来自芬兰、法国、丹麦、美国的艺术家们先后围绕“环境陶艺”主题进行了相关的创作。

  2016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营圆满结束

  在工作营创作期间,国际陶艺工作室组织了系列艺术家讲座、交流等活动。无论是在考察中,对景德镇“大件陶瓷制作”、“传统龙窑烧制”、“巨形瓷板”等传统手艺人炉火纯青的技艺的参观,还是讲座交流中,国外艺术家们独特的创作灵感及理念的分享,对于我校师生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于国外艺术家来说,是一次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制瓷工艺魅力的难忘经历,让各位参与者都觉得受益匪浅。

  考察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天宝龙窑,高岭矿石遗址园区,名坊园“镇尚”大件陶瓷工作室以及新都“圣火”瓷板陶瓷工作室。让国外艺术家领略了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的风采。

  

2016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营圆满结束

  工作营系列讲座采取讲座结合现场表演的方式,通过PPT演讲的方式,让艺术家们分别就各自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讲述和问答的方式,分享各自制作陶瓷的灵感与设计理念。艺术家现场示范环节使艺术家与师生面对面进行陶艺实践的交流,这种打破了之前局限于讲和听的传统交流方式,拉近了艺术家和师生之间的关系,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2016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营圆满结束

  通过这次陶艺工作营,国外艺术家们对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制作过程和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也给我们的在校师生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既开拓了师生的视野,又促进了中西陶瓷文化的交融。工作营时间虽短而收获丰富,富有挑战性并具有深远的意义。

  国际学院秉持着“以项目促进文化交流,以交流提升学术水平”的国际化发展策略,以陶艺工作营作为带动国际交流的纽带,大力推广陶瓷文化交流,旨在建设一个多元、活跃的国际陶瓷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国际学院在未来还将继续策划不同主题的陶瓷工作营,面向全球招募优秀陶瓷艺术家以及其它门类的跨界艺术家到我校进行多样化的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学院工作营将不断扩大规模与影响,让更多的人热爱陶瓷文化、了解陶瓷大学、感知中国陶瓷的魅力。

  芬兰艺术家Tapio Yi-Vikari

2016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营圆满结束

  芬兰艺术家Tapio Yi-Vikari的作品利用二维半和三维的表现手法,通过现代青花等装饰方式点缀瓶身,

  将立体和平面巧妙的结合起来,表现了器皿在光影下的变化。

  英国艺术家James Rigler

  

2016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营圆满结束

  利用陶瓷和木料两种不同的材质为媒介,通过手工成型及翻模的方式制作而成,通体晶莹透亮,

  和真实的树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多元材质的混合使用引起观者的思考。

  丹麦艺术家Mette Maya gregersen

2016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营圆满结束

  运用了芦苇等现成品进行成型,辅助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状,然后通过涂、刷等方式,

  将泥浆缓慢附着于帘子之上,经过反复涂刷,达到理想的效果。施釉后,

  进窑一并烧制而成。其作品将某种暂时的瞬间,通过艺术的手法永恒的保留了下来。

  英国艺术家Jonathan Mark Wade

  2016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营圆满结束

  以手工盘筑的方式成型,旨在表达泥土的某种自然的形态。作品造型看似简单、其实具有不规则而富有细节变化的造型。

  法国艺术家Martin Bourdanove

  

2016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营圆满结束

  作品以自然界司空见惯的形态为主题,手工、模具结合的形式,

  把自然进行真实再现,以模糊、似是而非外形表达出作品的创作意图。

  美国艺术家Mary O’Malley

2016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营圆满结束

  作品以棕榈树为原型。主要通过拉坯和手工两种方式制作而成。

  她利用泥土在高温下易变形的特点,通过人为的方式,让泥制的树叶在窑炉里自然弯曲。

  最后通过拼装的手法,将烧制完成的树叶和树桩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作品形式。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