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教育 >

上海:利用美术场馆打造“美术大课堂”

2017-01-19 11:48:43 

  上海学校美术教育历来重视普及和提高“双管齐下”,不仅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美术课程,还采用校内外结合的方法,引导中小学生走进美术馆开展观摩和学习体验活动,旨在实现以美术为龙头的美育最大化、艺术育人化。

  近年来,上海依托文教结合机制,将学校美术的需求与美术场馆的资源进行以美育为主旨的“嫁接”,打造公共文化场馆青少年教育平台,支持全市博物馆利用藏品资源,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陈列展览、互动体验、手工制作、现场教学等实践活动,鼓励本市重点博物馆针对学校教学需求和学生身心特点开展持续服务。

  据统计,目前上海美术场馆有128家,通过有关机构核准登记注册的58家。这是文教结合在校内外开展美育的有生力量。在市文教结合办的协调下,沪上一批美术场馆积极行动,以服务中小学艺术教育为己任,以实现文教结合、校内外一体发挥艺术教育作用为追求,搭设“美术大课堂”,开展美术馆现场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形成了一些颇有新意的做法,取得了学生成长、家长满意、学校受益、场馆提升的“多赢”实效。

  馆校联手育新人

  文教多方联手,让美术馆成为学生“第二课堂”,这是拓展美术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一条坦途。比如:刘海粟美术馆主动服务中小学和专业研究机构,与长宁区团委共建团员青年艺术体验和服务平台,与该区妇联携手打造“社会家中心”,开展“艺术进家门”和“家庭进美术馆”活动,创造条件让更多家庭、妇女、少年儿童亲近美术、欣赏美术。另外,该馆与大学深度合作,成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硕士 (美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并与东华大学时尚创意学院合作成立“SCF———刘海粟美术馆时尚创意中心”,主动服务学校教育。

  馆校合作、馆社合作、馆企合作,这是美术场馆练好自身“内功”、增强服务能级的必然选择和持久之策。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校合作活动开展了24场,其中7场为高校巡讲,为高校师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使师生有机会了解、尝试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的设计与运营。

  暑期,是学生进入美术场馆的黄金时节,美术馆的及时服务,可以让学生在艺术中得到许多启示和快乐。上海驰翰美术馆结合自身及社会资源,持续不间断地循环开展书法、绘画等免费公益艺术课程项目。尤其是今年暑假期间,因为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较充裕,所以反响更加热烈,效果极佳。近日,墨海泛舟承风骨———上海市中小学生海派书画作品展举行,展示了参与研习营的学员作品,引起关注。

  以美育人深融合

  围绕以美育人,将艺术教育与德育紧密联系起来,发挥特殊的功能。

  美术馆在展示馆藏珍品的同时,发挥针对青少年的“全民艺术教育”作用,文教结合是一种新思路。如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把高深的艺术知识,用“简明、生动、易懂”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让更多人理解和欣赏好的艺术。美术馆从“美术馆展览”走向“美术馆教育”,这是文教结合机制下场馆功能放大的标志。如刘海粟美术馆分馆开设了“美术馆课堂”,分幼小年级、初高中学段,邀请学生走进美术馆,开展课外美术教育活动。

  在美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让艺术之花和德育之花尽情绽放,文教结合下的美术场馆迎来蓬勃生机。徐汇艺术馆至今已发放未成年人美术普及教育“美育卡”2万余张,连续开展了4年美术创意体验系列活动,该项目被文化部评为“2013—2014年度全国优秀公共教育项目”,并获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品牌,徐汇艺术馆也被评为先进单位。

  2016年的“美育卡”美术普及教育系列活动,从主题创作征稿活动、美术创意作品展、“艺术加油站”活动、东方绿舟夏令营写生活动、暑期一日艺术体验营、少儿美术优秀成果展巡展活动、美术馆里上美术课、美育卡优秀参观者积分奖励八个方面展开,以“我的中国梦·童画善美家庭”为主题,从家庭、家教、家风三个层面,以文化人、以德润心,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塑造和谐人际关系,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引导青少年讲文明、重礼仪,展示了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

  体验美术出新知

  动手实践找感觉,体验艺术出新知,体现文教结合的力量。

  让学生在美术馆的活动中成为主人,并乐意为他人服务,这是提升美术馆的教育境界。如朱屺瞻艺术馆设立的文教结合项目 《走进经典———高中生美术馆互动实践》,以朱屺瞻书画精品展这一常设展厅的解说为主,吸纳周边的北郊中学、北虹中学、交大附中等高中学生参加讲解与互动实践,2016年高中志愿者在展厅内累计服务时长达到近千小时。

  创新实录·2016

  美术场馆依托文教结合机制,让学生有观赏和体验的地方,看是一种情怀,画是一种锻炼。程十发艺术馆开展的“看画写画”活动,是结合艺术馆园林古建风貌与传统书画展览特点推出的一项公共教育活动。近两年来,累计吸引了400余名小朋友参加体验,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12岁。

  国际视野求高远

  通过传统艺术方式,让学生在国际视野中学习、拓展,这对于促使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人才,颇有裨益。

  从美术走向美育,从书画走向世界,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艺术场馆的前瞻性和影响性由此可见。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4年以来,在32个主要的当代艺术和设计展中,有23个国际性展览,国际化程度颇高。《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 回顾展,该馆自主策划了“一拍成名”互动体验展项,观众在互动区用手机自拍的肖像,通过软件转化为具有安迪·沃霍尔波普风格的版画明星肖像后,再投射到电影银幕一般大的屏幕上滚动播放,使得每个参与者都像安迪·沃霍尔预言的那样“成名了15分钟”,打开了学生视野。

  以美术馆的专业性学术性致力于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艺术素质,以“探索式”、“思维式”、“美绘式”的国际教育理念常态化滚动式公益教育培养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周浦美术馆常态化滚动式全免费多种艺术形式儿童公益艺术课,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菜单化”定制排列出不同的艺术体验形式,如DIY、泥塑、书法、素描、剪纸、国际动漫、油画、水墨画等,并且是系列性、连续性,真正让每一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找到适合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