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首届北京城市副中心美术教学高端论坛在通州区马驹桥学校开幕,400余位北京各区县美术教师代表、美术教育工作者、美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参与了这一美术学科教学研究盛典。
在教学观摩环节,三节不同年级、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美术公开课,作为承办方的马驹桥学校不仅展现了通州区美术教育的不俗实力,也充分展示了学校的美育成果。
让每一名师生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
作为一所随迁子女达到学生总数三分之二的农村校,马驹桥学校不仅办学成绩位居通州区全区农村校前列,学校还围绕艺术教育的规律,积极探索美术教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
“在很多学校美术学科因为不是中、高考的考试科目备受冷落,但马驹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自觉克服功利思想影响,本着师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十分重视美术学科改革及教师发展,力争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及一系列课外活动,让每一名师生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而开展此次活动也是为了给美术学科的老师一次展示的机会。”谈起此次论坛活动的初衷,常恩元说道。
谈到马驹桥学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时,常恩元表示,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这种“品格”和“能力”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而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种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中,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内涵丰富、体系明确,为一线美术教师的美术教学提供了着力点。据此展开的教学体现了极强的学科特色,同时又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与品格。因此美术学科在核心素养培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马驹桥学校正是通过美术教学改革及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核心素养在学校落地生根。”常恩元说道。
以美施教 以美育人
此次马驹桥学校展示的三节美术公开课,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巧妙的教学设计赢得了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老师的教学内容紧扣核心素养,充分实现了课程目标。
据介绍,马驹桥学校美术教师在教材的运用中,注重体现多元化,突出艺术经典,关注学习经历,重视过程评价;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将美术课中枯燥的书本欣赏变为富有动感的媒体欣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科特点,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重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参与性,通过即兴创作等形式,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充分培养和体现。
同时,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定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近年来,马驹桥学校的学生多次获得通州区学生艺术节一等奖,还有学生代表通州区参加了北京市艺术比赛,老师们也多次获辅导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在我校的美术教育中,老师的心中真正装着学生,清楚每一位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应该具备的素养,并将课堂教材、社团活动与学生的素养联系在一起,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从而实现以美施教,以美育人。”常恩元自豪地说。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