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教育 >

“近古都城和城镇遗址考古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7-01-19 15:44:40 

  2016年12月16日,由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协办的“近古都城和城镇遗址考古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考古新楼A101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了近年来宋辽金元明清考古领域都城与城镇重要考古工作的主持者,围绕近古都城与城镇遗址进行了集中研讨,共有来自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的20余名专委会委员和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伊始由专委会主任杭侃教授致简短的开幕词,杭侃教授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希望能够通过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系列学术活动,为从事宋辽金元明清考古的专业同行提供研讨的平台,通过细致深入的讨论,凝聚共识,互相切磋,彼此提高,也为宋辽金元明清考古的发展提供指导性的思路。

  上午的研讨环节共有4个发言,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主持。开封市考古研究所王三营首先报告了北宋东京城新郑门遗址的考古发掘。东京城是北宋都城,遗址淤埋于今开封市区及近郊地面8—10米以下。尽管以往已经展开多次考古调查和勘探、试掘工作,但很多学术问题尚未解决。自2012年开始对新郑门遗址的工作目前已发掘3000平方米,揭露出了宋金时期新郑门主门道和南北隔墙遗迹,清理了层层叠压的元、明、清时期的居住房屋、手工业作坊等丰富的建筑遗存,获取了大量不同时期的陶瓷器、铁器、铜器、动物骨骼、植物等标本。这次发掘是对东京城遗存的首次大规模发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嘉励介绍了浙江嘉兴子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嘉兴子城遗址是嘉兴自五代天福五年升为州府城市以来历代衙署的所在地,是嘉兴城市的核心区域。2014—201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湖州市文保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探勘,明确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对子城四面城墙和中轴线进行了重点发掘,基本厘清了宋以来至今嘉兴子城范围的变化,及中轴线上重要建筑的分布及格局演变。嘉兴子城是江南地区少有的保存较好的子城实例。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考古工作,对研究唐宋江南地区衙署建筑和城市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永军介绍了金上京近年来的考古进展与新收获。2013年起,考古队制定《金上京遗址考古工作计划》,并开始对城址进行测绘,随后两年内对城址的北城西墙、南城北墙、腰墙进行了考古发掘,首次从考古层位学上确认了城址的始建年代为金代、后期至少有过一次以上的修筑情况;北城和南城在营建时序上是同时或同步的。2014年对南城南垣西门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门址由城门和瓮城两部分组成,城门系单门道,由此初步掌握了金代都城城门址的结构与特征。2015—2016年又重点对皇城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并发掘了皇城内西侧、东侧两处建筑基址,由此大体了解了皇城的布局和范围,明确了上京城宫殿——门址——御街的对应关系,获取了一批金代建筑的资料。这些工作,拓展了对金上京城址形制结构和历史沿革的认识,将进一步推动金上京都城遗址的考古学研究。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袁东山对近年来“蒙宋山城”衙署的探寻进行了汇报。袁东山研究员对以往蒙宋山城只注重寻找城墙、城门的工作状况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城内空间特征和重要建筑的探索;他以重庆城、钓鱼城和皇华城三个个案研究为例,介绍了其各自衙署的考古工作。这三个城址属于不同的类型,重庆城是古今重叠型的城址,考古发掘条件受到了限制,如何在有限的发掘面积内进行重要遗迹的取舍和保留,如何尽可能获取最多的信息是一个难点。钓鱼城则完全不同,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文献缺乏、遗迹残毁,如何找到衙署遗迹,成为考古工作的难点。通过宏观地形的分析、微地貌的把握,配合大面积的考古调查和微探坑的试掘,最终确认了钓鱼城的衙署并进行了系统发掘。忠县皇华城是另一处山城,在调查中确认了内外城、城门、水军码头等遗迹,并将衙署锁定在2万平方米的范围之内。袁东山研究员结合不同类型的实例,对在不同类型的城址中如何开展工作特别是对其衙署的考古工作,提出了新的认识。

  下午开始的研讨会,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主持,共有5个发言。来自上海博物馆的王建文首先报告了上海青龙镇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自2010年开始,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青龙镇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初步厘清了青龙镇遗址的范围与重点埋藏区域。青龙镇遗址主要沿通波塘两岸分布,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格局上体现了江南水乡市镇沿河布局的特点。历年发掘了大量遗迹,出土了包括数十万片瓷片在内的大量遗物,为讨论青龙镇的布局和贸易情况提供了资料,确证了青龙镇应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港口。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又对文献记载的隆平寺塔基进行了考古发掘,了解了塔基的建筑结构,清理了塔基地宫,获取了大量重要文物,从而对研究青龙镇的市镇布局提供了突破口,也为研究南方地区佛塔地基和地宫舍利瘗埋制度提供了新的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汪盈报告了2011年至2016年辽上京遗址的考古新收获。历年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围绕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布局和沿革开展了系列考古工作,重点对皇城东门和西门、西山坡佛寺遗址、宫城东门、西门和南门、宫城内重要院落等遗址进行了发掘,还对皇城城墙、宫城城墙以及城内道路等线性遗迹进行了试掘和解剖。并通过这些工作,首次确认了辽上京宫城形制规模和主要路网布局;首次发现并确认辽上京皇城遗址存在东向中轴线的情况;明确了西山坡遗址为佛寺遗址等,初步了解到辽上京皇城遗址的整体布局和沿革,极大地推进了对辽上京城址的认识与研究。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赵俊杰汇报了吉林省金代宝马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宝马城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通过自2013年以来的考古工作,明确了其整体的建筑布局,并清理揭露了位于城内回廊院落中轴线上的三处建筑基址,分别为回廊院落的山门和院落内的工字殿。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做工精细的建筑构件,特别在2016年度的发掘中,在山门遗址中出土了汉白玉材质的玉册残块若干,部分上书“癸丑”、“金”、“於”等字样。由此结合文献记载,可以确认宝马城遗址是金代皇家祭祀长白山的神庙遗址。这是中原地区以外首次通过考古工作揭露的国家山祭遗存,对于金代历史和北方民族考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