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教育 >

技术至上的传奇画派——莱比锡

2017-01-22 21:56:08 

  新莱比锡画派的出现是多年训练的结果,这种训练出自德国一所知名艺术学院——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该学院成立于1764年,是德国最古老的艺术教育机构。二战之后,这所位于东德境内的学院更名为莱比锡平面艺术与书籍艺术高等学院,而在1950-1960年代的冷战时期,东德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接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被阻断,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只能转向发展其固有教学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学生要花7年时间在教授工作室里学习基础课程,包括具象素描、空间网格、色彩理论、结构和透视。发展到1960年代后期时,该学院的艺术气息与德国和欧洲其他地区已有明显区别,并在1970年代初期被少数西欧同行称为“莱比锡画派”,也就是现在说的“老莱比锡画派”。

技术至上的传奇画派——莱比锡

  维尔纳•图布克:Folge-Zur deutschen Geschichte1918–1945  1961年

  老莱比锡画派在西方画坛初露头角的时间不会晚于1977年,其中,促使画派成名的重要契机,是该画派主要成员参加了在西德举办的第六届卡塞尔双年展,包括莱比锡画派的三位开创者:维尔纳·图布克、沃尔夫冈·马托埃和伯纳德·海森克,还有他们的学生辛哈德·吉勒和阿诺·林克,后两位被认为是在新老莱比锡画派之间承上启下的第二代人物。

  海森克、图布克和马托埃,是东德最重要的画家,也是莱比锡画派的奠基者。尤其是海森克,曾长期担任莱比锡艺术学院的院长。1961年,他在这所学院里首次创建自由绘画课程,正是在那个班级里,培养出一大批重要艺术家。

技术至上的传奇画派——莱比锡

  维尔纳·图布克  弗兰肯豪森战役  1982年 布面油画

  目前国内对莱比锡画派的研究中,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东德艺术家与新中国艺术家同处于冷战时期以苏联为老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因此他们的创作背景十分相似。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当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东德,在1959年召开了一个很重要的比特菲尔德会议,号召艺术家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古典艺术传统,客观上起到了通过宣扬德国本民族的艺术传统来阻止苏联艺术观念侵入的作用。这与当年中国美术界尊苏联画家为至上教师爷的态度有很大不同。

  另一方面,东德时期莱比锡艺术学院教师可获得国家奖励和允许去西方国家旅行。事实上,正是在东德时期,海森克和图布克进入了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峰期,他还在1977年参加了第六届卡塞尔文献展。

  此外,西德收藏家彼得·路德维希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致力于促进两德文化交流和扶持东德艺术(购买艺术作品,出借和赠送作品给东德,建立基金会)。1996年他捐赠了117幅作品给中国美术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莱比锡画派的佳作。

  1989年11月,柏林墙被推倒,莱比锡城再次成为德国艺术家的圣地。1990年代中期,毕业于莱比锡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的尼奥·劳赫在获得一个本地艺术奖后,开始为外界所知。到了2000年,尼奥·劳赫开始在纽约的大卫·茨维纳画廊举行个展,以此为标志,被称为新莱比锡画派的德国青年画家群体开始登上世界舞台。

  新莱比锡画派,是莱比锡画派的第三代画家,它的形成与重新统一后的德国和莱比锡艺术学院的持续性教育密切相关。其成员大都是吉勒和林克的学生,不过也有个别人与罗尔夫·库特甚至海森克和图布克有关。他们的作品往往以具象和抽象元素相结合为特性,呈现鲜明的当代感,也因此与第一代莱比锡画家相对较为写实的画风有显著不同。这个画派的一些成员名单似乎不是很固定,但其中必包含尼奥·劳赫、克里斯托夫·卢克哈波尔和马提亚·维彻。

  莱比锡画派基本特征

  莱比锡画派跨越不同时代,包括了三代艺术家。而不同时期的莱比锡画派也有某些共同特征。

  东德时期的莱比锡画派开创三种绘画传统:(1)伯纳德·海森克的表现风格。(2)沃尔夫冈·马托埃的写实风格。(3)维尔纳·图布克有哥特式风格和意大利样式主义的风格。这三位东德艺术大师在绘画主题上偏重希腊神话和圣经。

  而出现于德国统一后的新莱比锡画派依然追求叙事性,同样使用具象手法,这意味着画面中包含某种生活经验或社会现象。他们善于借助不同的情节表达出神秘而模糊的生活体验,观众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他们的作品。同时他们也借鉴了更多的西方现当代艺术手法,抽象意味明显增加。

  此外,无论新老莱比锡画派,都是技术至上的画派。对这一点,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这是莱比锡画家能独立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看家本领。在莱比锡画派的作品中,无论是什么题材,无论是零星习作还是宏幅巨制,都明显体现出成千上万小时专注于绘画基本训练的某种技术特征。

  市场路径

  在新莱比锡画派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还有画廊老板格尔德·哈里·利伯克。此人1960年出生于莱比锡,接受职业训练后在莱比锡艺术学院做模特,1983年4月10日在莱比锡创建本体+艺术画廊,正是他介绍莱比锡画派作品尤其是劳赫作品进入全球最重要的美国艺术市场,其他莱比锡艺术家也随之获得国际声誉。为打造和提升新莱比锡画派,利伯克翻新了一个旧工厂使之成为展厅和画室,还对新莱比锡画派名下事物进行资产托管,使之成为一种营销策略。2003年,利伯克引领美国顶级收藏家唐纳德和梅拉·鲁贝尔到柏林和莱比锡旅行,这些收藏家购买莱比锡画家作品的数量在西方艺术收藏界迅速引发地震,很多收藏家迅速来到莱比锡搜寻作品,莱比锡画家的作品价格随即飙升,新莱比锡画派的艺术市场传奇史就这样开始了。

  另外一位对莱比锡画家的成功起重要作用的是马提亚·克莱因丁斯特,他既是一个画廊老板也是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高等学院木雕车间的主管,其发现人才的努力为许多年轻莱比锡艺术家铺平了道路。另一个市场成功的主要因素是“联赛”(LIGA)艺术基金项目,由利伯克从前的合作者克里斯丁·厄伦特劳所指导,于2002年创建于柏林。

  目前,虽然莱比锡画家每天都在工作室里工作,但艺术市场对他们作品的需求已远远超过可能的产量。有超凡能力的尼奥·劳赫一年只能完成20幅作品。所以哈里·利伯克说:我现在有40个美术馆,但还有600-700人想购买一幅劳赫的绘画。

  失之交臂的艺术教育资源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