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期,良好的书写习惯与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一、 小学生书写主要存在的问题
2014年1月,我们提出的课题《小学生写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被临沂市教育科学规划小组办公室立项。三年时间里,就小学生写字主要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成员对本校20个教学班960名学生进行课堂跟踪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一) 态度不端正
主要表现在学生厌烦写字、急于求成。这种情况,多见于三至五年级的男生身上。书写态度消极怠工,思想开小差。这种情况,多见于四至六年级女生身上。
(二) 姿势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学生执笔高度不适中、角度不恰当,更严重的是坐姿不正确。这种情况在低年级的小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三) 笔顺不正确
有些学生在书写时经常会出现“倒笔画”的情况,甚至出现“照葫芦画瓢”的情况,学生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会固化在脑子里。这种情况常见于每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
二、 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学校层面
1. 书法课得不到落实
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但在实践中,书法课形同虚设,多被其他课程所占用,得不到真正落实。
2. 课程目标和内容得不到落实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与书写”放在了第一位,并且分学段对“识字与书写”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作了明确具体的阐述和要求。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基本上把“识字与写字”这个环节省去,演变为“课前预习”或 “课后练习”,老师只要求学生把生字“写会”,而不是“会写”。殊不知,长此以往,学生的书写就会大打折扣。
(二) 教师层面
1. 教师板书对学生书写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学生模仿性强,如果老师写得一手好字,学生会跟着模仿,自然也写得一手漂亮字。如果教师的字写得差,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学生也不可能写出一手好字来。所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 家庭作业对学生书写的影响
家庭作业过多是造成学生书写态度消极和书写质量不高的重要诱因之一。教育部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的家庭作业不超过一小时。实际上,教师为了提高学科成绩,下午放学前都会给学生安排足量的家庭作业,甚至一个学科的家庭作业就超过了一个小时。为了拼命完成,大部分学生会“提速”而“减质”,导致字迹潦草。
三、 对策及我校的经验做法
(一) 加强书法师资队伍建设,让书法“进”课堂
我校聘请省、市书法协会会员为学校的“书法顾问”,为全体教师进行书法课程培训。坚持低年级每周上一节硬笔书法课,高年级每周上一节毛笔书法课,任何人不得调换、占用课程。2016年8月,我校被临沂市宣传部、市教育局等五部门联合授予“王羲之书法文化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二) 家庭作业“瘦身”,助力书写质量提升
目前,家庭作业的“量”很难把控,过多不符合国家减负精神,过少不符合家长意愿。因此,我校从作业方式、作业难度、作业数量上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使家庭作业发挥了应有的效能。
(三) 提供展示平台,增强学生书写兴趣和信心
提高学生兴趣和信心,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家长的肯定,得到同学们的赞美。为此,学校开辟了300多块书法展示牌,供学生参展、评价、欣赏。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书写的兴趣和信心,促进了学生整体书写水平的提高。
(四) 开发校本教材《墨香校园》
学校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开发了符合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墨香校园》,人手一册,教研结合,促进书法教学质量转变。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不论怎么变化,我们坚持书法教学实践研究的决心不变,打造书法特色校园文化的决心不变,走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子决心不变。在书法教学的路上,我们会勇往直前。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