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教育 >

艺术再长征,学院艺术创作组织机制的当代变革

2017-02-17 10:45:15 

  “接力”系列展:艺术再长征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以长征精神为主题描绘出的史诗画卷,更是中央美术学院几代人前后接续的艺术气度、学术精神和文化理想的集中体现。为了全面整合中央美术学院的创作力量,集中展示中央美术学院当前多学科并举、跨专业互动的最新创作成果,在党委书记高洪、院长范迪安的大力推动下,我们创建并推行了全新的创作组织机制,通过群策群力、集体创研等方式反映了中央美术学院在重大主题创作上的时代新象。在新的形势下,中央美术学院设立“接力”系列展这一创作研究课题,推动创作机制的创新,一方面为此次“艺术再长征”展览提供了组织工作的优化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它为高等艺术学院在今天多元多样的艺术环境中的艺术创作身份的确立与道路探寻,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可资借鉴的路径。

艺术再长征,学院艺术创作组织机制的当代变革

艺术再长征,学院艺术创作组织机制的当代变革

艺术再长征,学院艺术创作组织机制的当代变革

▲“艺术再长征”展览现场

  就总体而言,“接力”系列展创作机制的学术目标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层面:一、以“接力”为品牌打造中央美术学院的集体创作生态。二、创造出一条与当代中国、当代世界关联互动的学院路径,从思想和学术两个层面实现对优秀传统的传承与接力。前者是以学院艺术的当代意义探索为课题,力图为艺术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文化氛围,同时借助美术教育工作实现对个体的导引与启益;后者则以身处学院的中青年艺术家为观照对象,在全球化的文化视野中,以学院资源搭建艺术个体与艺术世界沟通的渠道。不难发现,无论是对学院内部的结构性整合还是面向外部的多向性探索,都需要这一创作机制能够实现多个层面的关联、促进与协调作用。本文将分别从创作传统、创新环境以及组织方式三个视域中探讨“接力”系列展在创作组织机制层面正在进行中的自我革新。

艺术再长征,学院艺术创作组织机制的当代变革

艺术再长征,学院艺术创作组织机制的当代变革

▲“艺术再长征”展览现场

  学院路径:历史维度下的艺术创新

  1918年,国立北平艺专的成立开创了现代美术教育的新纪元。近百年来,几代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前仆后继、薪火相传,成为中国美术进程中的一支非常活跃的力量,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书写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伴随着中国美术现代化演进的复杂状貌,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几次集中探索与路向转变过程,反映出中央美术学院历经时代浮沉自我创变的适应能力和开放态度,同时也奠定了中央美术学院以现实主义精神积极参与、反映社会变革的学院传统,她的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始终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20世纪50年代,中国艺术领域学院教育在法国学院派和苏联的教学体系的影响下全面进入学院化时期。这一时期,中央美术学院老一辈美术教育家开始有意识地探索与时代精神相适应、与学科特性相符合的教学体系。中国画系在50、60年代建立起一套以写生为核心、以临摹为援补、以创作为目标的写生、临摹、创作“三位一体”教学方法。油画系以马克西莫夫油训班的举办和组织师生深入生活、下乡写生进行新的教学创作与改革。这些在摸索中逐渐形成的教学创作方法,不仅在当时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适性,更作为中央美院的学术传统,对今天中央美院教师的教学与创作发生着持续的影响。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足发展,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快速的版图扩张,今天的中央美术学院已经形成了学科完备、兼容并包的“大美术”格局。这与中央美院时刻和时代发展、社会转变紧密联系的创作传统相关,更是由几代央美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艺术征程艰难成就。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一个突出问题置于我们面前,即如何在多元多样的世界艺术格局中找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立场与发展路径?如果说20世纪80、90年代我们把参与全球艺术文化交流作为彼时的迫切诉求,那么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今天,如何能够在多元文化格局中挖掘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进而推动全球文化发展,则成为当下我们所要面对的新的文化命题。在历史的维度中回顾学院艺术的路径探索,可以将它作为管窥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昭示出丰富多元的艺术样态及其底层思想观念的暗潮涌动。基于丰厚的传统学养、相对独立的创作身份以及一定高度的学术水准,学院艺术的路径探索和当代创新应当被置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复杂图景中,将其作为当代中国艺术在应对一系列新的文化命题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多态互动:当代语境下的形式探索

  相较历史,今天的中央美术学院显然已经在院系建设和学科设置上有了很大变化,发展成为全面自足、系统完备的“大美术”概念的美术院校,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化趋势,同时也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所需要完成的必要准备。显然,中央美术学院在新世纪以来的一系列学科建设工作并非为了学院学科体系上的“大”和“全”,能够在学科全面构建中赋予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以宏大视野、开放观念、创新动力才是围绕艺术创作更为重要的办学目的。从这一角度来看,构建全面发展的学科体系仍是推进学院艺术创新、构建一流美术教育格局的第一步,而形成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让不同专业之间产生相互影响与促进,进而形成范迪安院长所强调的学院“艺术生态”,则是当下面临的更为艰巨的挑战。

  近年来,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在内的全国主要艺术院校已经出现了令人注目的综合化趋势。从文化层面来看,这一趋向体现出学术界对20世纪科学主义知识观所构成的学科体系划分的反思。从学院教育的层面来看,学科之间交叉互动、边界跨越和知识整合,作为学科知识演进的重要特征和环节,为学科蕴蓄着进一步发展的能量。从创作个体的角度来看,多学科、多形态互动有利于个体跳出已有的专业结构划分格局,从多维视角审视艺术创作的方式方法、形式语言的多种多样。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