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教育 >

48人抢一个名额,书法教育火了?

2017-02-18 08:04:09 

  2月上旬,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中国书体研究)专业考试举行。该校提供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2017年学校计划招收中国书体研究专业学生25人,报考人数却超1200人,录取比例高达48∶1。48人抢一个入学名额,书法教育真的火了吗?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书体研究专业的火热现象并非今年才出现。该校教务处处长、招生办主任孙磊介绍,中国书体研究专业今年的报录比与前几年基本持平。之所以出现持续“高温”的情况,孙磊认为与书法教育的群众基础深厚有一定关系。“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很多场合挂有书法作品。对书法的热爱,不仅仅是某些家庭的爱好,而是已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貌。”孙磊说,社会整体氛围的影响,是导致书法类专业火热的原因之一。

  作为考验基本功的专业,进入高校书法专业的学生普遍有扎实的基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书体研究专业的老师杨国栋说:“从近两年上课情况看,入学新生的基本功还是不错的,这主要表现在新生的书写技法和理论课程的互动上。”他介绍,近几年大一入学的新生,在书写技法上大都有不错的基础,同时对书法理论知识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尤其是理论素养的增强,是这几年入学新生的明显变化。

  书法专业学生入校后学什么?据了解,高校书法类专业的学生就专业课而言,大致有3个部分:专业基础课,如中国古代历史、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古代文化常识等;专业理论课,如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书论、当代艺术批评、书法美学等;专业技法课,如篆书、隶书等的临摹与创作。

  高校书法教育持续火热的同时,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又如何?部分负责人给出了乐观的回复。孙磊介绍,根据往年经验,该校中国书体研究专业的毕业生有3种去向:一是考研,继续深造;二是进入中小学当老师;三是进入书法等教育培训机构。

  而与高校书法专业的火热相对比,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的推广似乎要“安静”些。记者在山东采访时发现,尽管高校书法专业教育近年来持续火爆,但专业毕业生被中小学吸收的比例仍十分有限。一位常年在学校从事书法专业课教学的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2012年前后,济南市曾组织学校书法课老师接受培训,由他担任培训老师。“我在培训前做了调研,培训班近50位老师,书法专业毕业的仅有四五人。”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中小学的书法课考试均由语文老师兼任,甚至还有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兼任。他认为,一些学校对书法课采取敷衍态度,不愿意增加专门的教师编制,导致很多学生被家长送去校外的书法培训班。

  具有一定的书法鉴赏能力非一日之功,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极为必要。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书法进校园一直非常重视。2011年起,教育部相继出台《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对书法进校园、进课堂进行部署。今年初,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书法鉴赏能力。

  可喜的是,情况正在渐渐转变。德兴街小学是济南市较早开设书法课的学校。从2006年至今,专业书法课在该校开设超10年时间。在学校负责人看来,书法课如今已是该校特色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对孩子今后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帮助。

  写好中国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国人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云超看来,高校书法专业的火热与书法在中小学的“遇冷”,并非“供需矛盾”,而是认识上的差异。“由其他领域老师教授书法课,往往连最基本的握笔都教不规范。”他认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书法需要在学校获得更明确的重视,配备专职老师,安排专门的课程。刘云超则表示,加强书法教育,不妨先从联合办学入手,引入书协等专业力量,稳步培养学校的专业书法教育队伍。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